認識大腦
大腦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體中樞神經中最大的部位,而且結構也是最複雜的,大腦既是人體調節機體功能的器官,也是意識、精神、語言、學習、記憶和智慧等高階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
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二個半球是由神經纖維構成的胼胝體相連。
大腦半球很多彎彎曲曲的溝裂,生物學上稱之為腦溝,凸起部分稱為腦回。
1909年,德國解剖學家布魯德曼(Brodmann)曾根據皮層細胞的型別,以及纖維的疏密對大腦進行分割槽。將大腦分為52個區,並用數字予以表示。
聰明真的與大腦有關嗎?每個健康人的大腦的結構和功能都是一樣的,不分人種、地域、種族,全人類的大腦結構都一樣,功能也一樣,但是有人會問,既然大腦結構相同,為什麼有人非常聰明,又有人出奇笨呢?
其實,人的“聰明”程度與大腦兩種物質有很大關係,這兩種物質為腦灰質和腦白質。
腦灰質中有大量的神經突觸,這些神經突觸是處理資訊最重要的部位,人類的學習、情感、記憶等一系列高階行為都與神經突觸有關,神經突觸負責了人類的幾乎全部行為,包括生活、學習等等。
而人類的一些行為,又是多個維度的疊加,舉個簡單的例子:遇到某傷心事,大腦要用到記憶、情感、表達、判斷、自我控制力等多個神經突觸行為,而這些神經突觸間,相同的溝通訊息就用到了腦白質,腦白質起到了訊號傳遞作用。
腦白質和腦灰質的關係就像手機一樣,手機裡面包含幾十上百個晶片,這些晶片承擔了訊號、影象、聲音等功能,這些訊號相互之間透過資料線聯絡在一起,而這個晶片就相當於人的腦灰質,而資料線相當於腦白質。
事實上,腦灰質越多,腦組織的可塑性越強,腦白質越多,腦組織反應能力越強。
關鍵階段先從腦發育的幾個時期說起,這幾個時期都非常重要,這樣來述說,感覺回到了學生時代,大考來臨,老師開始劃重點了。
這幾個時期分別為: 嬰兒期(6個月左右)、幼兒期(半個月到6歲)、少兒期(6-12歲)、少年期(12-18歲)、成年期(18-22歲),這幾個時間段佔據了人生四分之一的時間,而且都是學生時期。
人的大腦發育主要嬰兒時期和幼兒時期,這一時期腦白質和腦灰質生長速度都很快,伴隨著大腦發育,嬰幼兒掌握的技能也越來越多,比如吃飯、說話、學習等。
當成長到6歲以後,整個腦體積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化,也就是說整個智商格局已定,也就是你怎麼努力,智商不會有太大變化,那是不是意味著,過了6歲,就要放棄自我了呢?
▲不同時期腦部神經細胞密度
顯然是錯誤的,過來幼兒期,雖然大腦的體積沒有變化,但是不同時期腦灰質和腦白質比例是不同的。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會想,腦灰質越多肯定越好,畢竟“晶片”越多處理能力越強,而資料線有什麼用。
高效大腦其實,6歲以後,腦灰質是變少的,難道是越來越笨了嗎?
少兒期之前,什麼都是好奇的,這是一個廣泛學習的階段,然而,到了少兒期、少年期、成年期,已經開始從廣泛學習到專項學習轉變。
如果喜歡某一領域,腦灰質的迴路就減少了,相當於處於一個點到點的狀態,大腦也就有更多空間容納腦白質,而腦白質的增加會進一步提高反應速度。
2018年,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Erhan Genc教授團隊研究發現,聰明的人大腦神經元連線更加高效。
因此,聰明的人在做一件事時,能夠更加持久和專注,並不是因為他們更努力,才變成這樣的,而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效率更高,大腦神經元連線更加高效。
因此,你會發現越聰明的人,大腦工作效率就越高,大腦效率越高,對大腦的負荷也越輕。也就是說,雖然腦灰質減少了,但大腦處理某一領域能力加強了。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電腦開啟一個大型軟體,如果電腦晶片更加高效,高效能電腦只用了20%記憶體,而效能較差電腦運行同一款軟體,則需要95%記憶體。
這也就是說,智商140和智商70腦結構基本無差別,但是高智商(120—140)大腦工作效率更高,資訊傳遞速度更快。
科學研究表明:音樂對大腦有好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採用核磁共振成像和中子放射掃描等手段,對人體大腦進行實時檢測,以瞭解大腦是如何工作,目前,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科學家將這一成果釋出在TED會議上。
TED(環球會議)是一家非盈利機構,其宗旨是“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創意”,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在這裡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
科學家已經證明了學習音樂確實可以讓人變得聰明,其研究過程如下。
人們在處理一些事情時,大腦連著腦成像儀器,當閱讀或者做數學題時,大腦中只有某一個區域會被啟用,透過電腦螢幕可以實時看到。
▲大腦進行數學運算
但是,如果讓演奏者彈奏音樂時,整個大腦就像放了煙花,大腦多個區域被喚醒,如果把這些區域拆分開來,包括有了解音樂旋律區域,有分析節奏區域,有控制動作區域等。
▲演奏家演奏音樂時大腦
演奏家的大腦,相當於進行了一次全身運動,大腦內每個細胞幾乎都被喚醒,這裡包括運動、視覺和聽覺的大腦皮層,可以說演奏過程,激活了整個腦細胞,加強了大腦機能訓練。
▲演奏家腦細胞在運動
寫在最後不可否認,有些人生下來確實智商挺高,畢竟6歲以前大腦的基本格局已定,但是隨著我們不斷在某一領域學習、思考等方式,可以增強大腦在這一領域的可塑性,最起碼,可以做到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和聰明人的大腦一樣。
此外,音樂對人大腦的多區域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美好的音樂能給大腦一個良好的思維基礎,使人的性情和智力得到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