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冠心病患者的印象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我的姥爺就是一位冠心病患者。影響最深刻的是他放滿藥瓶的一個小櫃子,每次去的時候,總能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瓶子,尤其是一個像葫蘆一樣形狀的瓶子,總能吸引小孩的注意力。記得我也問過姥爺,每天吃這麼多藥,不覺得苦嗎?姥爺還開玩笑說,可甜著呢,要不你嚐嚐?
不管怎麼樣,冠心病給我的印象就是:吃藥吃藥吃藥,每天都在吃藥,而且要吃很多的藥。
後來工作後才知道,冠心病為什麼需要吃這麼多的藥。而吃藥多的話,總會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花費問題。也因此在臨床中有很多患者因為怕花錢,藥都是能少吃就少吃,甚至擅自停藥,結果沒多久就再次入院,甚至直接猝死。殊不知,這樣做只會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要知道住一次醫院,所花費的肯定遠遠超過吃藥的費用。
冠心病吃藥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借用曾經一位患者的話說:
我做完心臟支架術有4個多月了,現在每個月光吃藥就得花近1000塊錢,我這還是有退休工資的,都不夠吃藥的,本來治療心臟病的藥和治療高血壓的藥,每個月就有400多塊錢,結果兩個月前又發生了腦梗,加上治療腦梗的藥物,這下子1000塊錢全搭進去了。貴是真的貴,可是不吃能怎麼辦呢?還是保命更重要。
年輕時拿健康換錢,老了拿錢換健康,說的應該就是這樣的情況吧!
不過,大家也應該認清一個事實,如果單純是冠心病的話,每個月吃藥應該不會花多少錢,關鍵是有些患者還做了支架術,甚至還同時伴有一些其他的疾病,這樣算下來,每個月吃藥的錢,肯定就不止幾百塊錢了。
價格不該成為影響患者吃藥的決定因素!其實,現在隨著國家醫藥政策的調整,很多慢性病用藥的價格都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加上醫保報銷,現在吃藥還是挺便宜的。不過,有些患者覺得吃藥不靠譜,還總想找些保健品來吃,這樣算下來,花費肯定翻番,畢竟保健品的價格都不便宜。
拿支架術後患者吃的波立維氯吡格雷來說,在以前吃一片需要20多塊錢,幾乎佔了所有用藥花費的一半之多,可是現在吃一片只需2塊多,這可是10倍的降幅。還有他汀類藥物,像是常用的阿託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已經進入國家藥品集採目錄,大幅降價,這可都是惠及患者的福利。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低價藥物的藥效不如高價藥物,這一點大可不必。因為藥物只有過了一致性評價才能被納入集採。而藥物的一致性評價正是國家為了保證仿製藥達到與原研藥同樣的質量和療效而採取的措施。
所以說,現如今藥物價格不應該成為耽誤患者吃藥的決定因素,患者要考慮的是自己到底哪些藥是必須吃的,哪些藥可以不吃,這樣才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時少花點冤枉錢。
冠心病患者必須吃的藥有哪些?1. 單純冠心病患者
如果只是穩定性冠心病患者,沒有做過支架術,血壓、血脂和血糖都是正常的,必須長期吃的藥物是他汀和阿司匹林,目的是控制病情,預防心梗。當然,如果是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還得服用抗心肌缺血藥物,常用欣康單硝酸異山梨酯等,急救用藥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也是必要的,另外可以選擇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藥,比如丹參滴丸、穩心顆粒等。
2. 冠心病支架術後患者
如果是冠心病做過支架術的患者或者曾有心梗病史的患者,除了服用上述藥物外,在支架術後第一年必須要服用的還有氯吡格雷,它與阿司匹林一起被稱為雙抗治療,是為了更好地預防血栓,防止復發,一年後可遵醫囑選擇停藥或繼續服用。另外,還可以加用降低心率的β受體阻滯劑,常用倍他樂克等,也可以加用ACEI或ARB類藥物,即普利類或沙坦類藥物,這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心臟。
3. 合併有其他疾病的冠心病患者
如果是同時合併有其他疾病的冠心病患者,用藥就更加複雜了,因為需要結合患者個人情況來具體選擇。最常見的合併有高血壓的患者,必須加服降壓藥,一般首選普利類或沙坦類降壓藥,因為它既能降血壓還能保護心臟,心率偏快的患者可選擇β受體阻滯劑類降壓藥。合併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加服降糖藥,首選達格列淨、利拉魯肽等,這是能保護心臟的降糖藥。合併有高血脂的患者需要更加嚴格地服用他汀類藥物,使得血脂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