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日子。寒為陰邪,易傷陽氣,而人的陽氣一旦受損,可致臟腑失卻溫養,不僅不能涵養元陰元陽這一生命之本,還可導致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外邪乘虛侵襲而發生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在養生原則中,冬應腎當以養腎為先;飲食上需因人施膳進補;同時要適當鍛鍊,強身健體防病;以及節制喜怒,注重精神調養。
夏病冬治三九灸
艾灸自古便被用來驅寒補陽。《傷寒論》記載:“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艾葉的藥理作用,能夠溫通氣血,扶正祛邪,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的作用。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熱之”和“內病外治”的理論,採用具有辛散溫通功效的“三九灸”,可溫陽益氣、溫通氣血、健脾補腎,在寒冷的三九天增強人體抵抗力、預防寒邪侵體。
什麼是“三九灸”?
“三九灸”是天灸療法中的一種。天灸則是中醫傳統灸法中非火熱灸的一種,又名為自灸、冷灸,也稱“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該法選用某些對面板有刺激作用的藥物敷貼於人體的穴位,利用藥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區域性面板的充血,甚至起泡,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中國民間素有“冬灸三九”之說。中醫認為,人體氣血的迴圈,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都是以陽氣為根本。三九天是一年之中陰寒之氣最盛的時候,此時天寒地凍、陰盛陽衰,宜補陽氣以驅寒。三九灸中的艾草是辛溫助陽之物,可提升陽氣。三九時節,點燃用艾絨製成的艾炷,在體表腧穴、患處或特定部位進行燒灼、烘烤、薰熨,使施灸部位發熱,同時,藉助艾熱走竄經絡,以培補陽氣、溫通經脈、理氣和血、調和陰陽、驅寒除溼、消瘀散結,有效調節人體生理生化功能,改善體質,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三九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可應用於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覆感冒人群;慢性胃腸炎、消化不良、厭食症等人群;月經不調、痛經、婦科炎症等女性人群;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風溼性關節炎等慢性骨關節疾病人群;並且健康人群也可用灸療做日常保健。
三九天正是哮喘的高發期。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很冷,冷空氣會加重哮喘症狀,如呼吸急促和氣喘,再加上雨雪天氣和颳大風也會擾動過敏原,讓哮喘變得更嚴重。趙獻可《醫貫》論述:“或七情內傷,鬱而生疾......一身之痰,皆能令人喘。”說明痰濁是哮喘經久難愈、反覆發作的根源。所以,除了要顧護衛氣,使邪不可幹之外,溫肺化痰更是調理哮喘的關鍵。
取穴:肺俞、膏肓可補益肺氣;足三裡溫補脾胃、調和胃氣,以資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歸於肺,肺氣衝以衛外;定喘為經外奇穴,更是平喘之要穴。
肺俞,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主治咳嗽、氣喘、咯血、骨蒸潮熱、盜汗、支氣管哮喘、肺炎、蕁麻疹、面板瘙癢等病症。
膏肓,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乳腺炎、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
足三裡,足陽明胃經穴位,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嵴外一橫指。主治胃痛,嘔吐,腹脹,洩瀉,便祕,下肢痺痛等,為長壽第一保健要穴。
定喘,經外奇穴,位於項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下緣中點(大椎穴)旁開0.5寸處。具有止咳平喘,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哮喘,咳嗽,支氣管炎,肩背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