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處於三九天,這時,儘管太Sunny熱稍有增加,但入不敷出,便出現全年最低溫度。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室外溫度每降低1攝氏度,人體收縮壓約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張壓約升高0.12毫米汞柱。
這會增加心臟負荷,而且冷暖不定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專案在2015年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
另有資料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中國老年人發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數高出4倍之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更要注意小細節!
有時,一個動作
血管可能瞬間崩潰!
1.清晨猛地起床
上午6~10時,人的心血管壁在這個時間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發都在此時。
剛醒時,血壓會快速上升。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導致心血管病急性發作。
建議
起床時一定要遵循“221”原則:醒來後睜眼在床上躺2分鐘;起身後在床上坐2分鐘;然後坐在床邊等1分鐘;最後再站起來下地活動。
2.清晨冷水洗臉
冬季如果直接用自來水洗臉刷牙,對血管會有刺激,血管會突然收縮,一分鐘內血壓就會開始升高,很容易導致心絞痛發作。
建議
用40~50℃的溫水洗臉、刷牙,以減輕對血管的刺激。晚上睡覺前可熱水泡泡腳,這樣可以促進足部血管血液迴圈,也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
3.猛回頭
冬季氣溫較低,特別是遇到大風降溫天氣,寒冷會刺激人體血管收縮,猛然回頭扭動頸部,會使頸動脈血液產生渦流,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或頸動脈硬化斑塊脫落,堵塞腦血管造成急性腦中風。
建議
避免頸部受寒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要戴圍巾或穿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暴露在外。
4.熱洗澡水澆頭
氣溫低時,溫熱的洗澡水突然從頭而至,身體會“措手不及”,引起頭部及全身面板血管驟然擴張,大量血液集中在面板表面,導致心、腦等重要臟器急劇缺血,頭暈、胸悶甚至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會隨之找上門來。
建議
洗澡前先用熱水沖沖腳,待腳部暖和後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讓身體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此外,飽食後不要立馬洗澡,要間隔半小時。
5.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會增加腹內壓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鐘心搏出血量增多,給心臟增加負擔。
特別是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老年人,排便時太急,屏氣用力,容易導致血壓驟然升高,誘發腦溢血。
建議
●心腦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跟排便“較勁”,排不出來不要勉強。
●在上廁所之前,有心腦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應該帶上硝酸甘油,以備不時之需。上廁所時不要插門,一旦出現問題家屬可及時發現。
●清早起床後,最好喝一杯溫熱的開水,可以刺激腸蠕動,幫助排便。
6.氣溫低時外出不護頭
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頸部散發,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
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或曾發生過腦梗塞的老人,出門更危險。
建議
天氣寒冷,超過65歲的老人外出時可以戴個帽子和圍脖,薄厚因個人體質而異。
7.起床馬上開窗戶
許多老人起床後馬上出門或者開窗,這一小小的舉動卻有可能成為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
冬季早晨室外溫度低,室內外溫差大,剛從暖和的被窩離開就立即面對冷空氣,寒冷可引導起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臟負荷。
建議
可以在起床前就將空調溫度開到26℃左右,等房間暖和後,再起床。
或者是先裹著被子或披著衣服在床上坐一會兒,待適應了室內溫度後再起床。起床後,待身體活動開了,再開窗換氣。
8.起夜太猛
晚上水喝多了,或有尿頻、尿急症狀,凌晨常會被憋醒。
晚上突然下地去廁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極易誘發低血壓,引起大腦短暫性供血不足,導致排尿性暈厥。
建議
即便尿憋,也要慢慢起身,在床邊坐上幾分鐘,穿著暖和,再慢慢走向廁所。
9.吃飯狼吞虎嚥
人在吃飯時,心臟的工作狀態會發生變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臟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張壓(低壓)降低,大約持續30~120分鐘。對於有基礎心臟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則可能會有心慌、不適等感覺,甚至可能出現心絞痛等症狀。
建議
對於吃飯過快導致的心慌等症狀,可以停止進食,坐下休息,觀察症狀變化,通常過一會兒能逐漸好轉。若症狀持續不緩解,則應該去醫院診治。
快到春節了,各位中老年朋友更要留意這些生活小事,避免健康隱患
#今日互動#
這些習慣,你以前有嗎?
圖: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