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資料顯示,35歲到74歲人群中,高血壓發病率為27%以上。2005年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認為,中國高血壓防治進入關鍵階段。高血壓作為獨立疾病,已成為中國人民面臨的主要危害。
大英帝國理工學院等科研機構科學家對世界52個國家和地區約1萬人的調查研究表明,吃鹽過多與高血壓有著直接的聯絡。中國西安醫科大學“八五”課題組經過8年隨訪研究,認為高血壓雖然有遺傳因素,但後天攝入鹽超量也是重要原因。鹽敏感者攝入較多鹽後血壓會升高。因此,鹽敏感者只要控制鹽量便可有效預防高血壓。國內外的科學研究都證明,食鹽攝入過多,即北方人講的“口重”,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限制食鹽的攝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不應超過6克,大約為一般礦泉水瓶蓋的一半量。
但是,一位老朋友多年來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執行,可是血壓還是升上來了。而且沒有高血壓家族史,也排出了遺傳因素。他不喝酒不抽菸,工作也不緊張,一直按部就班地上下班。我們知道,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進一步了解他家日常生活後,確認與吃有關。為了調動因味淡引不起的食慾,他家便在做菜時多加味精和香油。他又是山東人,愛吃發麵饅頭,特別是手工使鹼的饅頭就成為他家主食。
專家解釋道:老人家平時吃的味精和饅頭裡都含有“鹽”。加上平時攝入的食鹽,總的鹽量已經超標了。他大吃一驚,怎麼味精、饅頭裡還含鹽?
我們知道,食鹽的化學名稱是氯化鈉。當身體裡氯化鈉攝入過量時,鈉和氯離子引起細胞外液增多,使鈉和水瀦留,細胞間液和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而味精中也含有鈉,做饅頭使的鹼裡也含有鈉。含鈉的食品還有許多,如我們經常接觸的有酸菜、醬油、紅腸、豆腐腦、蜜餞、泡菜以及蘿蔔、茼蒿、大白菜、菠菜等蔬菜。專家把這類食品稱為“隱形鈉鹽”,大量食用也會增加總的鹽攝入量,使血壓增高。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每人每日6克食鹽的量,應該把這部分“隱形鈉鹽”也計算在內。這樣算下來,實際每人每日“純攝入量”要比6克少得多。
有的資料介紹,平日賣的使鹼饅頭一個約含一克的鹽。他一天吃三個饅頭就是3克,加上味精、醬油等含鈉鹽的其他食品的含量,鈉鹽日攝入量肯定大大超標。
可是,我家其他人都是一個鍋裡吃飯,他們血壓為什麼沒有升高呢?那個朋友又提出了新問題。專家解釋道:那是因為人有對食鹽敏感者和不敏感者之分。醫學研究發現,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對鹽敏感,稱為鹽敏感者。食鹽敏感者長期超量攝入鈉鹽,血壓會有明顯升高。同樣,如果長期節制攝入鈉鹽,血壓也會降下來。但專家也告誡鹽不敏感者,過量食鹽也不利健康,只是反應較緩慢而已。
食物中含“鹽”的品種那麼多,生活中又怎麼一一去鑑別?這也不必擔心。這如同一個人在顯微鏡下看到處處是細菌,感到非常可怕一樣,世界上許多事物都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只要不去人為地打破這種平衡,世界就會平和順暢。食物中有含鈉多的,也有含鉀多的,含鈣多的,含鎂多的。人體是一個小化工廠,各種原料在這個化工廠裡達到平衡地進行化學反應。鉀鹽可以置換鈉,促進膽固醇排洩,增加血管彈性。鈣鹽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而鎂鹽通過舒張血管可以達到降壓作用。所以,在吃含鈉多的食物時,要補充含鉀、鈣、鎂多的食物,使它們互相抵消,保持體內離子平衡。
含鈣多的食物大家比較熟悉,這裡就不介紹了。含鉀多的食物有馬鈴薯、南瓜、葡萄乾、杏、香蕉、芒果、橘子、海帶和烤紅薯等。含鎂多的食物有綠葉蔬菜、小米、蕎麥麵和豆製品等。
這件事使我們認識到,養生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切不可聽風是雨,走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