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時為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處暑一樣,是表示氣溫變化的節氣。

寒冷標誌著冬季的正式開始。 “小寒”一過,就進入了“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是最冷的時期。

俗話說“冷在三九”,但隆冬的“三九”基本上也在這個節氣中,所以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 據中國氣象資料顯示,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比小寒氣溫低。

小寒節氣,標誌著中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冬季,土壤結冰,河流結冰,而北方的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很冷,人們稱之為“數九寒天”。

中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的峻冷凜冽,但氣溫也有明顯的下降。 南方最冷的時候,是小寒、雨水和驚蟄之間的兩個時間段。 小寒時是幹寒,雨水後是溼寒。

中國古代把小寒分為“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qú]”,古人認為大雁是順陰陽而遷徙的,當時因為氣候變化大雁開始向北遷徙;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膳食養骨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水成冰團”,這說明小寒、大寒是最冷的節氣。又有諺語說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人們經過春、夏、秋的身體消耗,臟腑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1.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易疲勞,精神不振,動後冒虛汗,活動量少,舌淡紅,舌邊有齒等。

在此季節中飲食調養宜選用性平偏溫、健脾益氣的食物,

如: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藥、五味子、南瓜 、胡蘿蔔、香菇、蓮子等食物。

2 .補血主要針對缺血體質

血虛體質:頭暈、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脣蒼白,女性月經量少、顏色淡等。

在此季節中飲食調養宜選用溫補氣血的食物

例如紅參、紅棗、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3.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陰液虧少,口燥咽乾,手足心熱,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婦人白帶增多等。

在此季節中飲食調養宜選用甘涼滋潤生津的食物,

如:鴨肉、百合、青菜、黑芝麻、梨、蓮藕、鱉肉、銀耳、冬蟲夏草、白參、沙蔘、天冬等。

4.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陽氣不足,畏寒怕冷,手足不溫,腰痠,性機能低下等體。

在此季節中飲食調養宜選用甘溫補脾、補助腎陽為主的食物,

如:黃芪、羊肉、雞肉、帶魚、黃鱔、蝦、刀豆 、韭菜等食物。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藥膳養骨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將羊肉洗淨,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羊腎紅參粥

鹿腎(或羊腎)1只,紅參3克,大米100克,調料少許。將羊腎切開,剔去內部白筋,切為碎末,紅參打為碎末,大米洗淨,加入適量水及調料,煮1小時食用。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於虛弱無力、腰膝痠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餅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麵粉250克,白糖少許,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乾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運動養骨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

冬季鍛鍊切記鍛鍊前要熱身,先慢慢將關節活動開。冬季可適當進行如晨跑,跳繩,踢毽等有氧運動的鍛鍊。

起居養骨

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易增多。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清風計劃##南方健康超能團##科學每一天#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