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一團”。

小寒,一個“小”字,讀起來溫柔,不張揚,再加上最近天氣溫度上升,好像把冬天的寒意緩解了幾分,任誰也不會將它與最冷掛鉤。

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所以,雖然小寒養生包括的內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則仍是《黃帝內經》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日萬物斂藏,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因此養生可記住三防、四補、五按揉。

01.三防

一、防寒,護頭頸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記得帶帽。因為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並且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於頭部。

二、防燥,內服+外用

內服:在飲食上要少吃重口味的火鍋,不要吃生冷油炸類的食物。除了多飲溫水之外,還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及脂肪,如滋補湯品、牛奶、優酪乳、各類粥品,將水分“鎖住”。

外部保溼:可以使用加溼器。此外,還可以在暖氣片旁邊放置清水,或將乾淨的溼布放在暖氣片上。也可以使用噴壺在你覺得乾燥時或每隔2小時左右在屋內噴灑乾淨的清水。

三、防外感,常伸腰

最近溫度時高時低,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增多。除了注意保暖,還要 多做肢體伸展運動,推薦太極拳、八段錦等,可振奮陽氣,固表防感。此外,還可在每日洗臉後用雙手摩擦面部致生熱,可增強禦寒能力。

02.四補

俗話說補在三九,小寒時節正是冬季進補的好時節。 溫補氣血陰陽則是更是小寒進補的重中之重。

一、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朮、黃芪、山藥和五味子等。

推薦食療:黃芪牛肉湯

做法:將黃芪、黨蔘各12克洗淨,放在雙層紗布袋內封住口做成中藥包;牛肉洗淨切塊煮去血水,與中藥包和姜、蔥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燉兩小時;最後加入少許鹽和胡椒粉即可。

二、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脣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推薦食療:雞絲阿膠湯

做法:100克雞脯肉洗淨切絲;80克阿膠切小塊,放沸水鍋內隔水蒸化;10克生薑去皮切片;將處理後的雞肉絲、阿膠、薑片及1000克鮮牛奶同放燉盅內,蓋上盅蓋;隔水燉1小時,取出,加入2克精鹽調味即成。

三、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徵,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蔘、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推薦食療:沙蔘老鴨湯

做法:取老鴨一隻,剁塊,焯水,油鍋爆炒入料酒,炒出香味,將浸泡好的沙蔘,入淨布包起,放入沙鍋內同老鴨一同小火微煲,直至酥軟,加入調料上桌即可食之。

四、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痠、性機能低下等體徵。

推薦食療:乾薑肉桂羊肉湯

做法:羊肉150克切塊,與30克拍碎的乾薑、15克肉桂共燉至肉爛,調入鹽、蔥花、花椒麵,趁熱吃肉喝湯即可。

03.五按揉

小寒時節天氣寒冷,人們會感覺周身僵硬,氣血凝滯。中醫建議可以揉五穴促進身體氣血執行。

百會穴:用掌心按摩它,中醫講這是諸陽之匯,可以振奮身體的陽氣。

膻中穴:也叫氣海。捶打它可以驅散邪氣,驅散心中的悶氣,我們常見人在生氣時“捶胸頓足”就是這個道理。

神闕穴:也就是肚臍每天早晨晚上按摩,順時針六十下,逆時針六十下,會感到溫熱舒適,可以促進胃腸氣血執行。

勞宮穴:是心包經上的穴位,可以用兩手拇指互相按壓,有強壯心臟的作用。

湧泉穴:是腎經的穴位,勞宮穴是心包經的穴位,互相按摩可以達到心腎相交的作用,可以治療失眠。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保護血管暢通的三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