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導讀:黃帝內經有言: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對此頗有見解,在他的書中記載了一些“妙方”,一起來看看。

《笠翁本草》七妙方

清代著名戲曲理論家李漁,號笠翁,晚年著有《閒情偶記》一書,其中有七段談及治病的小品,名之為《笠翁本草》。他認為“療病之藥及攻病之方,效而可用者多矣。”《笠翁本草》卻屬罕見,皆屬以情治病的妙方,讀來令人頗獲啟迪。

《笠翁本草》共記藥方有七:

一曰本性酷愛之物。李漁某次有病,想吃楊梅,醫生對他妻子說楊梅性熱,一二枚即可使他喪命。於是妻哄他街市上沒有賣楊梅的。李漁不樂,病更加重。適時街上傳來喝賣楊梅聲,李漁大喜,精神為之振奮,急令妻子去買楊梅。待幾枚楊梅吃下,神怡氣盛,不覺病竟退去。於是他得岀結論:能在病時得到酷愛之物,就是治病良藥。

二曰急需之物。他發現,不論什麼人,都有急切要得到的東西。窮人要錢,富人要官,老人要壽,鰥寡想要配偶。人在病時,突然給他送去朝思暮想的東西,比神醫妙藥所起的作用大得多。尤其那些已無藥可醫的病人,此法最妙。如無力達到病人需求,不妨暫且騙他,使他懸想之物,如在眼前,一般都可能使病者延長生命,甚或治癒。

三曰一心鍾愛之人。一心鍾愛的人,亦可當藥。人在病時,必定想見心中仰慕之人,或親屬,或朋友,或情侶。心有所念而不能得見,必使疾加重,單憑藥力難以奏效,最好是讓他了此夙願。

四曰一生未見之物。一生想念一物而終生不得見,在患病時如使他得見此物,亦是治病良藥。李漁舉例說,某文人一心想得到某異書,某武士一直想得到某利劍,在他們病時,使之得到,必是治病良藥。李漁認為人人都有一些想得而未得之物,並不在於這物之貴賤,細心人應當對病人仔細觀察,必能發現,如能遂其心意,勝過千金妙藥。

五曰平時契慕之物。平時契慕之人,如在病時突然到來,遠勝一劑良藥。秦始皇讀韓非書,嘆曰:“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韓非果至,秦始皇為之忘病,此是一例。

六曰樂為之物。人在病時,不要停止“樂此不疲”的工作。李漁每當有病,便吟詩、作文,常用這個辦法,無不應驗。天下之人都有“樂此不疲”的愛好,病中不應禁止,當然不宜使身體太疲乏,但使轉移意念忘掉疾病為準。

七曰平生痛惡之物。人在病中,性情煩惱,忽聞平生痛恨之人、煩厭之物,已被除掉,一解心頭之恨,疾病或可為之遁去。

李漁非常看重不服藥而愈病的方法,把“病不服藥,如得中醫”奉為“八字金丹”。

《笠翁本草》是寄興之筆,今天看來也不無道理,我們可從中受到啟迪,這些方法可以算是精神療法。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為健康,做加法 | 該不該“吃醋”?還真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