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當一個人經常發脾氣時,"會臉紅脖子粗"人們常常說這個人"肝火太盛",這是因為"肝在志為怒", "怒"作為一種不良的情志反應,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使肝氣上逆,進而引起肝陽上亢,甚至肝風內動,故說:"怒傷肝",也就是說對我們的肝臟傷害很大,從而引起我們身體一系列的異常變化。
中醫認為,"氣為百病之長",一個經常生氣而且是常常暴怒的人,就會給身體的臟腑造成不良影響。
其中,生氣對肝傷害最大,因為肝是陰中之陽,屬木,喜條達疏洩,不喜歡壓抑。 正如清·周學海《讀醫隨筆》裡所說"肝之性喜升而惡降,喜散而惡斂。" 生悶氣在中醫中其實質是:肝氣鬱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家庭不和諧:夫妻經常吵架,婆媳關係緊張等,尤其是女性自我疏導的能力差,遇事想不開,愛鑽牛角尖,總是關注生活中消極的一面,不會自己開解自己,都會導致肝氣鬱結。
社會壓力:現在社會普遍壓力高漲,很多家庭需要面對生活壓力,子女教育壓力,贍養老人壓力等。還有一些所謂的現代社會"特定群體",比如一些大齡未婚女性,經常要承受來自父母、親朋、同事的花式逼婚,再加上總有輿論唱衰這一群體,讓她們常會壓力山大,造成肝氣不舒。
工作壓力:現代職場競爭激烈,目標考核責任制,996等制度和社會現狀造成了每一個人的工作壓力山大,尤其是職場女性,家庭與事業不能平衡,絕大多數都有肝氣不舒的現象。
一、肝不好表現有哪些?(一)舌紅、苔黃
身體健康的情況下,舌頭是呈粉紅色,並且舌苔很薄,呈白粉色;當舌頭髮紅、並且伴隨著黃色的舌苔,則是因為肝火過盛導致的溼氣淤積,無法及時排出而形成,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一定要及時調養,保持口腔衛生,飯後及時漱口,避免毒素存留,謹記,體內溼氣較重的人,一定要少吃寒涼性的食物。
(二)眼睛模糊、發紅
肝臟主目,所以肝臟的健康問題,可以直接從眼部表現出現,當肝臟受損時,眼部就會出現水腫、發紅、分泌物多、眼乾等多種現象,如果只是出現眼睛視力模糊、有發紅的現象,則是因為體內肝火過於旺盛所導致,進而導致肝膽溼熱盛,所以經常會出現眼睛模糊、發紅的現象,每天多喝溫水,給體內補充足夠的水分,並且適當按摩放鬆眼部,緩解疲勞。
(三)口乾舌燥、嘴唇發乾,口苦口臭
當出現口乾舌燥,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了,是由於體內的水分太少,如果經常出現口乾舌燥、嘴唇發乾的現象,則可能是體內的肝火過於旺盛,這時一定要注意日常人體水分的攝入,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日常的飲食,儘量少吃高糖、高鈉等物質,有助於緩解肝臟的解毒功能,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補充肝臟的蛋白質,有助於養護肝臟的健康。
(四)額頭長痘
長痘一般都是由於長期生活習慣不規律、飲食油膩、辛辣等導致而成。還有可能是由於肌膚嚴重缺水,體內的油脂無法被吸收、代謝,從而體內過多的油脂將面部的毛孔堵塞,自然就產生了痘痘;
(五)失眠多夢
失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血虛,另外一個就是肝氣不舒。多夢也是肝氣不舒的表現,這樣的人一入睡就會不斷做夢。
(六)情緒低落
唉聲嘆氣,悲春傷秋,還特別敏感。
(七)手腳冰涼
很多人都知道,手腳冰涼的原因有陽虛、血虛和瘀血,但肝氣鬱結造成的手腳冰涼,人們卻少有了解。如果手腳冰涼,同時符合前面的症狀,就要考慮是否有肝氣鬱結。
二、護肝保肝的食療方法有哪些呢?(一)陳皮桑葉泡水
陳皮味辛,溫,而陳皮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甲酸甲醇,可以幫助促進肝臟運作,延緩肝臟疲勞。並且對肝火旺也有緩解的作用。而桑中含有黃酮類成分,能夠幫助強化毛細血管,有利於肝臟中的血液運作,預防肝臟火氣增大的作用。因此,中醫建議,肝火旺的人,常喝陳皮桑葉泡水,有利於降肝火,助睡眠。
(二)枸杞菊花泡水
枸杞味甘;性平。而枸杞中含有的有機鍺等物質,能夠幫助促進肝細胞的活化,修復因火大傷害的肝細胞。對肝臟有保護的作用。而菊花可幫助清肝明目,對肝臟有舒緩肝氣、降肝火的作用。因此,中醫建議,如果肝火旺,產生失眠問題時。可常喝枸杞菊花泡水,幫助修復肝臟細胞,清熱降肝火,有利於健康睡眠。
(三)菊花雪梨銀耳羹
把泡好的銀耳去掉根部硬結處,撕成小塊,然後將銀耳放入滾水中,大火煮沸後改為特小火;小火煮至膠質溶解湯變稠,中途可添水;將梨去皮切小塊後下鍋,煮至色變為透明即可;加入菊花,使湯完全浸沒菊花,煮至花葉吸水飽滿;最後根據個人口味適量加入冰糖飲用。
用飲食方法調理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平時烹飪膳食的時候可以選擇加入一些調理肝氣的中藥材,如黨參、山楂、大棗、佛手、黃芪、枸杞等等。此外,芹菜、香蕉、蘿蔔、柑橘等蔬果也有清除肝火、平肝涼血的作用,可以經常食用。
三、中醫的清瀉肝火方法有哪些?在食療的基礎上,還可以配合中醫中其他的方法,效果顯著,主要有
(一)按揉太沖穴,拍打風市穴
具體方法:太沖穴在足背側,當第1、2蹠骨結合部之前額凹陷中。風市穴是身體直立,兩手自然下垂,掌心貼於大腿,中指指尖到達的地方,按歐普酸脹感。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原穴。艾灸太沖穴可以 疏肝理氣,舒緩情緒,使人心情變得愉悅,同時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按揉雙側太沖穴5分鐘,稍微下蹲,用掌拍打雙下肢風市穴,各20次。
(二)按揉膻中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敲打膻中穴,因為膻中為人體"氣會"穴,也是心包的募穴,氣容易在這裡鬱結,經常敲打膻中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意思是說,膻中穴是心包經的令官,您在胸悶心鬱的時候,按摩這個穴位能起到消氣解鬱的作用,就讓心情變得愉悅。
(三)按揉期門穴
期門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募穴,在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四寸(乳頭直下)。在此穴艾灸可以疏肝健脾,理氣活血。還可以配合肝俞、膈俞進行拔罐,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胸脅脹痛。如果平時將雙手放在脅肋部,搓摩脅肋,也可以疏肝解鬱。
一個人要身體好,就要先瀉肝火,一方面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情, 以一種好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疏導,心情好了,氣血就通暢了,身體就更加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