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01 月 24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地中海飲食,膳食脂肪,肌酸,生酮飲食,抗衰老,羥基肉桂酸,飲食-菌群互作,CRISPR,汙染物。 ​​

綠色地中海飲食可減少肝臟脂肪及NAFLD

Gut——[19.819]

① 294名腹部肥胖/血脂異常受試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接受健康飲食指南(HDG)、地中海飲食(MED)、綠色地中海飲食及干預,持續18個月;② MED組攝入較多蔬菜,用家禽/魚代替牛肉/羊肉,每日攝入28g核桃,綠色MED組在MED組的基礎上,額外攝入綠茶與Mankai;③ 3組的NAFLD患病率從干預前的62%分別降至54.8%、47.9%及31.5%;④ 綠色MED組的肝內脂肪減少量顯著高於HDG組及MED組;⑤ 肝內脂肪的減少與Mankai及核桃攝入、腸道菌群的特定變化等因素相關。

【主編評語】

來自Gut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近300名腹部肥胖/血脂異常者進行18個月的飲食干預,發現相比於健康飲食指南及地中海飲食,綠色地中海飲食(在地中海飲食的基礎上額外攝入Mankai及綠茶,並限制紅肉及加工肉類的攝入)可更多地降低肝內脂肪含量,並顯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szx)

【原文資訊】

Effect of green-Mediterranean diet on intrahepatic fat: the DIRECT PLU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2021-01-18, doi: 10.1136/gutjnl-2020-323106

① 64名健康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攝入富含棕櫚油、大豆油或可可脂的適當熱量飲食,干預16周;② 脂肪質量不影響肝臟脂肪濃度、內臟脂肪、皮下脂肪、肥胖指數、血壓、肝酶、瘦素或空腹血糖;③ 與棕櫚油相比,大豆油和可可脂組的體脂量降低,大豆油降低血清總膽固醇、LDL膽固醇、總膽固醇/HDL膽固醇的比值;④ 相比於另外兩組,可可脂組的HDL膽固醇、甘油三酯、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和糞便遊離脂肪酸無顯著差異,僅有十五烷酸水平降低。

【主編評語】

【原文資訊】

Eucaloric diets enriched in palm olein, cocoa butter, and soybean oil did not differentially affect liver fat concentration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a 16-week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20-12-31, doi: 10.1093/ajcn/nqaa347

Nature子刊:補充肌酸能否啟用脂肪產熱?

Nature Metabolism——[N/A]

① 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納入14名年輕健康瘦弱的成年素食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接受肌酸和安慰劑後急性冷暴露;② 補充肌酸後,身體成分保持不變;③ 補充肌酸不會增強急性冷暴露後的棕色脂肪組織(BAT)的活化;④ 補充肌酸不會改變寒冷引起的能量消耗(EE)與飲食誘導的產熱(DIT);⑤ 補充肌酸不會改變骨骼肌的線粒體軟骨能力與肌肉中磷酸肌酸(PCr)的恢復率。

【主編評語】

肌酸被認為是提高機體飲食誘導產熱的能力並影響能量平衡的新的靶點,然而目前仍缺乏人的資料,Nature Metabolism 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在肌酸水平較低的素食成年人中,補充肌酸並沒有增強冷暴露誘導的棕色脂肪的活化和產熱。(@Vera)

【原文資訊】

No evidence for brown adipose tissue activation after 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in adult vegetarians

2021-01-18, doi: 10.1038/s42255-020-00332-0

生酮飲食改善多項身體指標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7.862]

① 納入18項隨機對照試驗(干預持續時間不少於12周、涉及受試者不少於100人)進行薈萃分析,總結生酮飲食對身體組成及人體測量學指標的影響;② 納入的受試者包括健康人、超重/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等;③ 生酮飲食對體重、BMI、脂肪重量、非脂肪重量、瘦體重、內臟脂肪組織、腰圍、體脂比等指標均有顯著的改善作用;④ 生酮飲食對上述指標的長期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

【主編評語】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總結了18項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後發現,生酮飲食可顯著改善體重、BMI、腰圍、體脂比、內臟脂肪組織等多項指標。(@szx)

【原文資訊】

The effect of ketogenic diet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21-01-14, doi: 10.1080/10408398.2020.1867957

熱量限制模擬物的抗衰老機制(綜述)

Ageing Research Reviews——[10.616]

① 傳統CR模擬物包括:靶向mTOR的雷帕黴素,靶向電子傳遞鏈的二甲雙胍及白藜蘆醇,靶向AMPK的葡萄糖胺,靶向乙醯基轉移酶的亞精胺;② 一些新型CR模擬物包括:靶向GATA轉錄因子的DMC,調節腸道菌群、維持腸道屏障及減少營養吸收的真菌多糖,靶向乙醯基轉移酶的曲恩汀,靶向AMPK的α-酮戊二酸鹽及無機硝酸鹽;③ CR模擬物在不同使用條件下(劑量、環境、物件)可能發揮不同效果,甚至產生毒副作用;④ 需探索CR模擬物與其它抗衰老幹預的互作。

【主編評語】

熱量限制(CR)模擬物可透過與CR及間斷性禁食相似的方式調節抗衰老通路,在動物模型及人體中有益健康,並可能延長壽命。Ageing Research Reviews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詳細介紹了傳統CR模擬物(雷帕黴素、二甲雙胍等)及新型CR模擬物(DMC、真菌多糖等)的抗衰老作用機制。(@szx)

【原文資訊】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caloric restriction mimetics and anti-aging molecules

2020-12-18, doi: 10.1016/j.arr.2020.101240

羥基肉桂酸對腸道菌群及健康的影響(綜述)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9.912]

① HCA在人體內可透過3種途徑代謝:完整吸收、小腸/肝臟酶催化下的硫酸化等修飾、腸道菌群代謝;② 結合狀態下的HCA可能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抑制致病菌生長,遊離HCA可能保護腸道屏障並促進腸道損傷癒合;③ HCA可能透過調節腸道菌群,緩解動物模型的IBD、腸道缺血再灌注損傷、結直腸癌等疾病;④ 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微量營養素、植物化學物質及食物加工過程可影響HCA的生物利用度;⑤ 過量攝入HCA有潛在的促氧化及致癌風險。

【主編評語】

羥基肉桂酸(HCA)是酚酸中的主要種類之一,通常與植物細胞壁呈結合狀態,只能被有限的幾種酶解離。HCA包含的種類包括: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及香豆酸。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詳細介紹了各類HCA在人體內的吸收及代謝途徑,重點概述了腸道菌群對HCA的代謝,並總結了各類HCA對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的調節作用,以及在動物模型及細胞系中HCA對IBD等多種疾病的潛在改善作用。(@szx)

【原文資訊】

Hydroxycinnamic acids on gut microbiota and health

2020-10-30, doi: 10.1111/1541-4337.12663

成年前的長期飲食攝入如何影響成年後的腸道菌群?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766]

① 納入128名平均年齡29歲的成年人,檢測糞便菌群,並獲取1-18歲的飲食記錄,評估成年早期的菌群組成(158個屬)與從嬰兒期到青春後期的長期飲食攝入之間的關係;② 長期的碳水化合物攝入與成年早期的3個菌屬相關:1歲時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考拉桿菌屬負相關、與小類桿菌屬正相關,碳水化合物攝入的變化率與脫硫弧菌屬正相關;③ 能量攝入以及其他宏量營養素與任何菌屬都不相關。

【主編評語】

從生命早期開始的長期飲食攝入情況,對人體腸道菌群有關鍵的塑造作用,可能對成年後的長期健康有重要影響。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發表研究,調查了從嬰兒期到青春期後期的長期飲食攝入(能量、碳水化合物、纖維、蛋白質和脂肪)與成年後的腸道菌群組成的關係。這些發現或有助於研究旨在減少菌群相關疾病的早期飲食干預措施。(@mildbreeze)

【原文資訊】

Long-term dietary intake from infancy to late adolescence is associated with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young adulthood

2021-01-20, doi: 10.1093/ajcn/nqaa340

CRISPR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綜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13.546]

① 多種基於CRISPR的工具可應用於食品工業中的菌群調控;② 例如:靶向ogr的CRISPR-Cas3可靶向去除致病性大腸桿菌以提高食品安全;③ 靶向csn2的CRISPR-Cas9可靶向去除布氏乳桿菌(腐敗菌)以增加食品的保質期;④ 基於CRISPR-dCas9增加嗜熱鏈球菌(作為發酵劑)的galU及pgmA(胞外多糖產生相關)的轉錄水平,可提高酸奶的粘度以改善其感官形狀;⑤ 基於CRISPR-nCas9 D10A去除嗜酸乳桿菌(益生菌)的脂磷壁酸合成酶,可改變其免疫調節功能。

【主編評語】

近年來,基於CRISPR的技術使基因組編輯相關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進展。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詳細介紹了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包括:去除致病菌或腐敗菌、增強發酵劑及益生菌等有益菌的活性等。(@szx)

【原文資訊】

CRISPR-Directed Microbiome Manipulation across the Food Supply Chain

2019-04-16, doi: 10.1016/j.tim.2019.03.006

① 隨機選取中國大陸5個地區的市場,對11種動物來源食物中的PCDD/F及PCB進行定量;② 動物來源食物中的∑PCDD/F、∑PCB及WHO-TEQ的濃度範圍分別為0.4-14.3pg/g、0.04-2.8ng/g、0.013-0.75pg/g(鮮重);③ 沿海地區動物來源食物中的PCDD/F及PCB濃度顯著高於內陸地區;④ 陸地動物及海洋動物來源食物中的PCDD/F及PCB種類分佈有顯著差異;⑤ 水生動物攝入是沿海地區WHO-TEQ暴露的主要來源,而牛肉、羊肉及奶攝入是西北地區WHO-TEQ暴露的主要來源。

【主編評語】

多氯代二苯並對二噁英、多氯代二苯並呋喃(PCDD/F)及多氯聯苯(PCB)是兩種常見的環境汙染物,人體可透過呼吸、飲食攝入及面板接觸暴露於PCDD/F及PCB中。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海軍團隊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對中國大陸5個地區(東北、西北、中部地區、北部沿海地區、南部沿海地區)的市場上的11種動物來源食物進行分析,對比了不同地區、不同食物中的PCDD/F及PCB濃度。(@szx)

【原文資訊】

Levels and patterns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foodstuffs of animal origin from Chinese markets and implications of dietary exposure

2021-03-15, doi: 10.1016/j.envpol.2020.116344

11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本草精薈》:甘溫補虛: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