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知識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近些年,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廣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的理念,希望人們儘早養成健康習慣,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同時節省醫療支出。那愛養生的我們還有哪些方法能幫助我們養個好身體,省下看病錢呢?
醫學界已經形成共識,重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少慢性病都可以預防,除了提高生活品質,還能為日後省下不少治療開支。專家們總結了三個最關鍵的防病習慣。
1.規律運動。《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2017年大陸地區冠心病冠脈介入治療平均置入支架1.47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張海澄表示,目前臨床所用的心臟支架有中國產和進口兩類,中國產支架約0.8萬~1.7萬元,進口支架約1.2萬~2.1萬元。一臺心臟介入手術不僅包括支架費用,還有運送支架的導管、導絲和球囊等的花銷。
此外,術後患者需堅持服藥,進行必要的降血脂、抗血小板等治療,每月花費為500~1000元,具體方案需配合定期複查,視恢復情況而定。總體來說,冠心病患者的一場手術至少3萬元,且支架不是一勞永逸。如果術後放置支架的地方再次狹窄或其他部位發現狹窄,需再次進行介入手術,又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規律運動對心臟健康的益處不容小覷。運動過程中,心跳力度、次數增加,心肌可獲得更充足氧氣和營養,心肌纖維增粗,毛細血管增加,心臟功能隨之增強,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張海澄表示,一次運動帶來的生理變化只是暫時的;長時間運動,比如幾周甚至幾年,身體才能得到永續性的良好變化。
建議大家從小就開始運動,並嘗試不同運動,這樣能儘早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並長期堅持。建議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持續半小時以上,運動時心率最好不要超過“170-年齡”,感受上以微微出汗、次日肌肉不痠痛為宜。
2.早期篩查。有統計顯示,早期病例診療費用較中晚期節省近70%。現實中,一位晚期胃癌患者花費20多萬元治療,可能依然無法延長壽命;但如果花1萬元早期篩查,癌症儘早得到控制,則可省出14萬元,壽命得以延長,生活品質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尤長宣表示,一旦癌症進入晚期,一般意味著患者需終身治療,費用比較高。因此,儘早篩查十分重要,既能發現早期癌症,又可能發現癌前病變或未癌變的良性病變,進而提前干預,降低良性病變癌變風險,還能改善預後,提高治癒率和生活品質。通過預防、早篩早診,約1/3的腫瘤能預防,還有1/3左右能控制。
建議高危人群,比如45歲以上、工作壓力較大、有癌症家族史、重度抽菸、有慢性癌前病變或接觸射線及特定區域人群,都應進行鍼對性早篩。
3.均衡飲食。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發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圖”顯示,中國約有糖尿病患者1.2億,在糖尿病相關醫療支出中,中國位居全球第二,約為10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65億元)。
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丁勝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花費主要有三方面:門診、住院及併發症治療。病情較輕的患者,一年約花費3000~5000元,但如果病情較重且伴隨併發症,年花費則在2萬以上。隨著病情進展,花費會逐漸增加。而且,糖尿病病程很長,比如50歲患病,接下來30年的費用可能是9萬~60萬元,甚至更多。
為了不陷入治療的“無底洞”,糖尿病患者必須對生活方式進行干預。除了規律作息、保持體重、維持情緒平和,一定要均衡飲食,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適量吃魚、禽、蛋、奶類、大豆等,保證食物多樣。丁勝介紹,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綜合管理不僅能預防糖尿病,還能幫助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減少33%的住院費、40%的醫藥費,其他費用也有一定比例減少,有些患者甚至能實現停藥。
專家們呼籲,養成好習慣是最低成本的疾病預防措施。為了減輕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大家一定要樹立健康觀念,立刻行動起來,養成健康習慣,不僅能為自己省下治病錢,也能為國家減輕醫療負擔。
#健康科普大賽# ##2019我的創作世界# #新作者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