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天還沒有多冷,門診高血壓病人就多了起來。尤其是老年患者,血壓蹭蹭地往上升。老年人高血壓在發病、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等方面,與相對年輕的高血壓患者不同。
注意!老年人高血壓有這3個特點!
1. 波動大
老年高血壓波動較大,一天中忽高忽低,特別是收縮壓。這主要由於老年患者血管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減退所致。因此,在採取降壓藥物治療期間,不能以1次測量結果衡量血壓是否正常,應每天至少測2次,且隨時不舒服隨時測,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2. 體位性低血壓多
老年高血壓易受體位變動影響,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率較高,特別是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中更易發生。體位從平臥到坐起,或從蹲到站,血壓會突然降低,出現頭暈、昏倒,這與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減退也有關係。因此,應慎用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必須應用時,可在晚上臨睡前服一次,如無明顯反應,再改成白天服,而且應從小劑量開始。
3. 老年人高血壓更易發生腎損害
年齡超過60歲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者即為老年高血壓。老年高血壓更容易發生腎損害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老年人大動脈彈性減退,順應性下降,半數以上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即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 90mmHg),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單純收縮壓的升高是終末腎病等心血管病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
②老年人血壓晝夜節律消失,尤其是夜間血壓不下降,這與靶器官腎臟的損害密切相關;
③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動脈逐漸硬化,腎功能也逐漸減退,在伴有高血壓時腎功能損害會發生得更早更嚴重,可表現為血尿素氮、肌酐的升高,出現蛋白尿及鏡下血尿等。早期可有血和尿中微球蛋白的增高。
冬季想血壓穩定,必須遵守兩大原則
原則 一: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即變防衰
未病先防,即還沒有高血壓病時就要先預防;已病防變,即已有高血壓病,要防止後面帶來心腦腎以及動脈硬化更進一步的病變;但如果是已經合併了心腦腎病變的病人,就要即變防衰,防止器官功能衰退,如腎衰竭、心功能衰竭等。
原則 二:綜合防治
綜合防治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即“淡、靜、鬆、動、眠”。
淡: 飲食一定要清淡。
靜: 心情要平靜。
鬆: 情緒要放鬆。
動: 要運動,方式因人而異。
眠: 建議高血壓患者至少每天晚上11點前必須睡覺,因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一天當中的“陰中之陰”,特別是到冬天,那是寒中之陰,往往最容易傷身。
老年人日常穩血壓小竅門:按捏手掌
當血壓突然升高,卻發現忘記帶藥出門,或者降壓藥物療效不理想時,均可試試這種按摩方法。首先迅速按捏手掌心。從右手開始,用左手拇指用力按壓右手掌心,並從掌心一直按捏到指尖,5個手指均按捏一遍。按此方法按捏左手掌心,兩手分別做完約需10分鐘。這個方法可使血壓明顯下降。但要注意,低血壓的人不宜做,健康人如果是為了預防高血壓,按捏力度應適當輕一些,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