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消耗性或代謝性疾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兔疫抑制劑、助聽器、放射治療等原因引起,採用廣譜抗生素治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真菌感染多單純侷限於外耳道,嚴重者可穿透鼓膜進入鼓室或乳突腔內。主要為耳癢症狀,可有耳痛、耳流膿、聽力障礙、耳鳴、眩暈等症狀發生。檢查見外耳道內有灰白色、灰黃色或灰黑色膜狀、絲狀、粉狀或團塊狀物,可伴有少許滲出物,外耳道面板稍紅、增厚、糜爛、脫屑,如繼發感染時出現區域性腫痛。真菌培養檢査可明確診斷治療上主要以清理外耳道,滴用水楊酸乙醇等乙醇類滴耳液治療,合併細菌性外耳道炎或嚴重時可配合口服抗真菌藥。
一般是這樣治療的
首先清理乾淨外耳道,清理乾淨外耳道,清理乾淨外耳道,不是重複了,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當然需要專業的耳鼻喉醫師清洗,否則傷了適得其反。合併細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激素類藥液沖洗。對於輕度感染者清理乾淨後給予滴耳劑滴耳治療,每週複查1次。我們多同時使用抗生素激素類滴耳劑與水楊酸乙醇類滴耳劑聯合治療,先滴抗生素激素類,數分鐘後再滴入水楊酸乙醇類,每日3-4次。對於感染嚴重者在清理乾淨外耳道後採用碘仿紗條或制黴菌素粉紗條填塞外耳道,3~4天換藥1次,待感染控制後改用噴抗生素激素類藥粉或達克寧噴劑。
(圖5-9-1-圖5-9-12)
我們要注意哪些
1、由於鏡下為放大清晰影象,須避免過度清理而損傷外耳道上皮,引起外耳道瘙癢和疼痛等症狀
2、噴藥粉時需均勻分佈,防止團塊狀堆積,以免引起幹痂堆積和影響通氣引流。
3、初次填塞勿超過4天,易因幹痂形成致真菌在幹痂下生長而影響療效。
4、再次清理時要徹底清除痂皮,避免痂皮下真菌殘留。
5、對伴有鼓膜穿孔病例取鼓膜貼補材料貼補時要薄而伏帖,防止水楊酸乙醇類滴耳劑刺激中耳黏膜引發疼痛。
6。真菌性外耳道炎必須連續治療2~3周以上。
7。多數外耳道真菌感染伴有細菌感染,需注意區域性聯合使用抗真菌藥和抗細菌藥,嚴重時要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療
8。滴耳治療初期含乙醇滴耳劑會引起耳痛和燒灼感,需向患者解釋清楚,待外耳道上皮基本恢復正常後疼痛消失。
9不抽菸喝酒哦,特別是穿孔的病人,不要熬夜,加強鍛鍊增強抵抗力
如果內鏡下處理有這些優勢
1、具有放大而清晰的影象易徹底清理乾淨外耳道,避免痂皮下真菌殘留
2、可精細觀察外耳道、鼓膜情況,處理細微病變。
3、可越過穿孔鼓膜瞭解鼓室情況並對之清洗,同時行鼓膜貼補防止刺激性藥物刺激中耳4。可均勻區域性布藥而避免遺留死角。同時耳內鏡下對噴粉後清理簡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