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多數癌症患者都會接受化療,化療使用的藥物能夠殺死快速增生的細胞,這包括讓我們生病的可惡癌細胞,也包括人體的健康衛士白細胞。

如果血檢,化療患者會發現自己的中性粒細胞數減少。這個數值的減低,代表人體抵抗感染的能力會大大下降,更通俗地說就是患者的免疫力會比普通人更低,會更容易出現感染的症狀。這也是除了脫髮、噁心、食慾不振外,化療的常見副作用之一。

一旦感染,人不但會出現相應的病症,還會延緩化療的起效,不利於對抗癌症,嚴重的甚至能誘發死亡。

可以說,預防感染,是每個患者化療後最要重視的事情之一!

除了遵循醫生的專業指導,患者自己也要注意做好以下10件事。

1. 一旦發燒,立刻告知醫生

體溫超過38℃,就要趕緊就醫或告知醫生,有時候發燒會是感染的唯一症狀,一定重視!

2. 有感染跡象,儘快就醫

感染的相關表現包括打寒顫或出汗、咳嗽或咳嗽的方式與原來不一樣、喉嚨痛或者長了新的口瘡、呼吸短促、鼻塞、脖子僵硬、排尿有灼痛感、尿頻、下體有刺癢感或有異常分泌物、身體出現紅腫脹痛的發炎症狀、嘔吐、腹瀉、肚子痛或有新出現的異常疼痛、皮膚髮生變化、精神萎靡不振或其他異常。

3. “危險期”內提高警惕

一次化療後的7-12天通常是白細胞最少的一段時間,這期間的抵抗力也最低,這期間一定加強防護。因為用藥和病情的不同,最危險的時間可能有差異,你可以問問醫生自己哪些天需要格外注意。

4. 經常洗手

經常用香皂或殺菌洗手液洗手,保持手部乾淨有助於減少接觸感染源。照顧患者的家人也要注意經常洗手。

5. 注意接種疫苗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可注意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感染流感。

6. 堅持正確用藥

不管是住院還是在家休養,還是要按照醫生的要求按時、按量服藥,不要擅自停藥或自行使用非處方藥,以避免與正在使用的其他藥物發生藥性衝突或者重疊過量。

有任何副作用都要及時跟醫生說。

7. 及時報告裝置異常

如果有尿管或使用其他醫療裝置,使得患處或身體任何部位有發紅、腫脹、痠痛或溢液的情況,一定要立刻聯絡醫護人員。

8. 加強面板清潔和保護

抗癌藥可能改變面板,讓面板變得乾燥、敏感甚至開口,導致病菌可以更容易地進入體內引起感染。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包括每天淋浴、不要泡澡,加強清洗腳、腹股溝、腋下等容易出汗藏汙垢的部位,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和浴巾,洗澡後可以慢慢拍幹面板,不要用力擦面板以避免磨損。

9. 公共場合做好防護

如果要去公共場合或者拜訪親友,最好能戴上口罩、勤洗手,注意不要和生病的人密切接觸,

10. 做家務做好防護

主要是要避免直接接觸可能引起感染的東西,比如不要直接接觸寵物排出的廢物和體液,可以帶上手套再照顧寵物。在修剪花草綠植的時候也戴上手套,避免劃破割傷、增加感染風險。

11. 避免病從口入

保險起見只吃徹底煮熟的食物,尤其不吃沒有煮熟的肉、蛋、奶,水果要徹底清洗去皮為好,蔬菜最好也選擇煮熟了再吃。

4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這些藥會影響免疫治療的療效,應避免同時使用,不然白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