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為您說健康】
不少有糖尿病的人,血糖基本達標了,為啥還是發生了冠心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這樣的事經常發生,原因其實很明確,只是不少人除了知道糖尿病的治療需要把血糖控制達標之外,對於如何才能真正阻止與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並不清楚,以至於發生了冠心病等之後才後悔莫及,如何理解呢?
先來看這樣一個例子,蓋一座大樓首先要打地基,之後需要用到多種材料一層一層地蓋才能蓋得起來。冠心病就與此類似,是由於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導致血管狹窄阻礙供血,而心肌細胞對缺血缺氧極其敏感,冠狀動脈稍有狹窄就可能引起缺血引發心絞痛。糖尿病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害就類似於打地基,斑塊的形成就好比是蓋樓層,僅僅打了地基沒有蓋樓的過程是蓋不起大樓的。
那麼斑塊這座“大樓”是如何蓋起來的呢?
簡單地說是大量脂肪透過高血糖對血管內皮損傷產生的“小傷口“進入沉積起來的,血管上的這些小傷口就類似於打下的”地基“,大量的脂肪就是蓋樓的材料,也就是說僅僅打了地基,如果沒有蓋樓的材料,斑塊就不會生成。
由於糖尿病是一種代謝障礙性疾病,機體自主調節血糖的功能喪失,只有依靠干預治療才能將血糖控制在所要求的範圍內。但人體血糖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飲食量的多少、運動量的大小、情緒精神狀態的變化等都可能使血糖產生一定的波動,血管內皮受損的情況很難完全避免,只不過損傷的輕重程度不同。
也正因為如此,要將這種不可避免情況的危害降至最低,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要控制好斑塊生長的原料,也就是要控制好血脂,糖尿病病程越長這一點越要做好做到位,甚至比控制血糖還重要。
需要知道的是,脂肪在進入血管內皮的過程中,必須依靠一種稱為低密度脂蛋白的物質作為運送載體運送進去,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必須對這種物質嚴加控制,甚至比對血糖的控制還要嚴格,比如:
血糖控制的理想目標是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對糖尿病病程較長以及老年人來說,能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也算基本達標,是可以接受的。
但對於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卻有嚴格的要求,正常人低密度脂蛋白不超過3.37mmol/L就可以,但有糖尿病的人至少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已經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或有斑塊形成時,就必須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才能阻止延緩斑塊的形成發生與進展。
讓人遺憾的是,不少有糖尿病人只重視了對血糖的控制而忽視了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結果就出現本文開頭的情況,從而產生了”為啥控制了血糖還是發生冠心病的疑問和困惑“,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有效避免。
此外有糖尿病的人還需要知道,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大多會出現血壓的升高,而血壓不超過130/80mmHg是有糖尿病人應當控制的目標,不能以通常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來要求自己,否則將加重加快血管病變的發生。
那麼,你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時,關注過自己的血壓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多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