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季,孩子很容易因為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染上感冒,孩子們表達不清楚,家長們心急如焚。這時候各大醫院的兒科被家長和生病的孩子們團團圍住,擁擠程度堪比做活動的大賣場。
家長們懷抱著孩子焦急地等待,抱怨聲不絕於耳,甚至偶爾還會有不通情理的家長對醫生護士指責謾罵。家長們不理解“諾大個醫院,怎麼兒科就這麼幾名醫生?”
入冬以來,全國各地大幅度降溫,室內外的溫度差較大,孩子們有較為好動,一冷一熱感冒的很多。
案例:
寶媽麗麗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孩子有些高燒,這讓麗麗非常心急,於是趕緊打車去了醫院,路上和孩子老師請了一天假,想著一天的時間應該夠給孩子看病的了。
等到麗麗火急火燎地到了醫院,醫院裡已經人滿為患了。無奈麗麗只要抱著孩子排起了隊。
等到排到自己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了,麗麗一看自己手裡的單號“830”號。麗麗一度很崩潰,“孩子今天還能看上病了嗎?這麼大個醫院就這麼幾個醫生嗎?排隊都上百號了,為什麼不增加人手呢?”十分氣憤地麗麗將這張單號和自己的抱怨發到了朋友圈。
這條朋友圈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家長們紛紛表示“兒科人手這麼短缺,醫院為什麼不增派人手呢?讓孩子看不上病於心何忍!”
這時一條醫務工作者的回覆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兒科醫生少這是近年來非常明顯的狀況,醫院不增派醫生不是因為醫院不想!兒科醫生受到的委屈遠超過其他科室,發生的糾紛也遠高於其他科室,這使得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當兒科醫生。家長們與其埋怨醫院沒醫生,不妨想想自己是否也曾無理取鬧。”
分析:
家長們看到孩子生病後往往情緒急躁,對於醫院以及醫生多有抱怨。
但是其實,兒科醫生所承擔得到工作壓力是家長們很難想象的,這其中不乏有家長們的指責、訓斥和理解。當越來越少的人選擇成為兒科醫生時,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家長如何跟兒科醫生交流
(1)冷靜理智地描述病情
很多家長在對醫生描述病情時,帶有非常多的情緒色彩,這使得醫生可以獲取的有用資訊很少,這就妨礙了醫生的判斷,導致診斷的時間延長。
(2)對醫生保持信任
當醫生做出診斷後,家長應該給予足夠的信任,把時間花費在質疑醫生的醫術上,顯然不利於面診的進行。
(3)積極地配合醫生
家長應該主動積極地配合醫生,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這可以更快讓醫生了解到孩子的情況,孩子哭鬧不止顯然不利於面診的進行。
如果遇到孩子發燒家長能怎麼做
方法1:0-1歲的孩子趕緊送醫院
這個時候孩子沒有表達能力,發燒的情況很多時候是不明原因,這就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加重,所以去醫院是最好的選擇。
方法2:1歲以上的孩子適當觀察
當孩子的精神狀態較好,僅是體溫在38-39度的範圍內,家長可以適當地觀察一下情況再決定是否去醫院。
方法3:情況不嚴重可以嘗試物理降溫
比如說給孩子洗溫水澡或者時用溫毛巾擦拭,這樣的物理降溫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得孩子的體溫有所下降。
當孩子生病後,家長心情急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於醫生交流時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把對孩子擔心轉換為對醫生的抱怨和指責,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都沒有為家長的暴怒買單的職責。
大家對於兒科醫生短缺的現狀是怎麼看待的呢?對此有哪些理解呢?
-
1 #
-
2 #
我換個角度哈,就這麼幾個醫生,要看至少830個病人,那等於醫生不能吃飯上廁所,甚至於只能坐著看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人撒潑打滾無理取鬧,可能接下來,這幾個醫生也不願意幹了。
-
3 #
兒童集中發病,兒科醫務人員加班加點,社會不幫忙醫院行政後勤人員不幫忙(維持秩序,解釋引導),家長著急還把怨氣發洩到他們身上,誰還願意幹啊
再多幾個醫鬧,醫院就沒醫生了,醫生也是人,也需要休息,需要諒解,更需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