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慢性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40~60歲的人多見.此種病早期多不被人們所重視,但當一系列臨床症狀出現後,就會影響正常生活.以往臨床經驗證明,對頸椎病應當早期預防和調理。

1、病因病理

慢性頸椎病,也可稱作頸椎綜合徵。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區域性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因其有別於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調理及預後等都有著直接關係,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

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時間長及在大腦處於休息狀態下不能及時調整,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

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

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2、症狀與診斷

患慢性頸椎病的人多說不出病因,觸之面板變硬發涼,韌帶有條索樣剝離感或“吱吱’作響聲.有的頸部功能受限,頭部活動時症狀加重,背部有如同背重物的緊縮感.痛點多表現在肩胛內上沿和胸椎3、4之間.重者翻身困難、劇痛,上肢痠麻脹痛,久之則肌肉萎縮。

開始手法要輕,不能盲目亂推扳.患嚴重強直性脊柱病者,更不能急於採用矯形手法。應先用鬆解手法,待症狀好轉後再用矯形手法3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2個療程可好轉或痊癒。愈後有的體徵雖不能完全恢復正常,但症狀可消失。通過矯形手法調理後,不但功能恢復正常,症狀也完全消失。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甲減粘液性水腫患者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