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溫杯加枸杞”養生熱的不斷深入人心,我們常常會通過各種途徑,看到大量養生保健資訊。其實,有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醫學常識”有可能都是騙人的,如果輕信的話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因此,需要我們辯證看待~
感冒了吃些感冒藥就好
真相:
只能緩解症狀。
感冒來了如山倒,一定要及時吃感冒藥?這是一個對感冒藥的誤解。真相是:吃感冒只是能緩解症狀。
第一、感冒是由病毒引發的,超過100種病毒都可以引發感冒;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針對感冒病毒的抗病毒感冒藥。
第二,感冒藥無法治療感冒,因為感冒藥殺不死病毒,能殺死病毒的,只有人體的免疫系統。
第三,感冒的症狀會持續一星期左右,無論服藥與否,都會自動痊癒。
所以,我們平時自行服用的感冒藥主要功效是緩解症狀,也就是讓你感覺好受點,但並不能縮短病程。早期感冒不必服藥,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必須用藥時,首先分清感冒的性質,選擇針對性的抗菌藥或抗病毒藥。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複合維生素B,也有一定作用。
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對預防、治療感冒有獨特作用。
洋蔥:有殺菌功效,其對春季流行感冒、風寒引起的感冒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香菇: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硒、抗黃素、鹽酸和大量的抗氧化物,是增強身體免疫力、對抗感冒的有力武器。
櫻桃: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
由於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效,所以不要盲目濫用抗生素。當然,如果是流感的話就另當別論的,要根據自身的狀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減肥藥可以快速減肥
真相:
減肥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讓攝入的能量低於消耗掉的,簡單總結就是邁開腿,管住嘴。
相信很多愛美的女性朋友都吃過減肥藥,吃減肥藥的感覺就是吃了就全部排洩出來了,吃減肥藥當時或許會有一點效果,但是一旦停下來,體重照樣反彈,所以必須不停的吃減肥藥。
減肥藥之所以能達到減少體重的效果,這是對腸胃很不好的,因為減肥藥它是靠吸附人體內腸道所吸入的營養而起到減肥的效果,如果持續下去,則會危害腸道,從而導致腸道疾病的產生。減肥藥不僅僅只是對腸胃的危害,同時,它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使人變得越來越軟弱,做事毫無精神。
減肥藥裡面所含的化學成分很多,而且很容易被儲存在身體裡且不容易被身體的器官消化,這樣長期存在體內,化學物質經過長時間作用於人體,自然很容易就會致癌。
紅糖是補血利器
真相:
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紅糖是沒有經過精煉的糖,其中高達96.6%的成分是糖類,而包括鐵在內的礦物質的含量非常少。想用紅糖補血是不靠譜的。喝紅糖水,最多就是給能量不足的你補充必不可少的糖分。雖然紅棗皮紅紅的,但紅棗的鐵含量並不高。幹棗中的鐵含量大概是2毫克/100克,鮮棗中更低,只有1.2毫克/100克,而且棗裡面的鐵不好吸收。相似的,棗的含糖量也比較高。
真正的補鐵食物:紅肉,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在內的紅色的肉,動物血、動物肝臟等。
按摩淋巴可以排毒
真相:
不用按它都可以。
淋巴系統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統,它的主要功能是殺滅細菌、吞噬病毒、排洩身體的廢物,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有很多機構都有“淋巴排毒”的專案,聲稱按摩淋巴可以美容,甚至起到排毒治病的療效。不過專家認為,淋巴排毒根本是個偽概念,不但起不到所謂“排毒作用”,按摩不好反而還會帶來傷害。
當身體某一部分有病毒侵入時,該部位附近的淋巴腺(結)內的淋巴球便會運用免疫功能,對抗外來的病菌以保護身體。此時淋巴結就會出現腫大、疼痛、發炎等症狀。當病菌清理完後,炎症也就隨之消失了,淋巴腫塊也會自然縮小。通過簡單的導引和所謂的按摩手法,是不可能徹底排除機體毒素的。
食物相生相剋
真相:
並不存在。
已經有機構針對各種“食物相剋”進行了臨床試驗,證明了“相剋”之說其實並不存在。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XX 食物和 XX 食物不能一起吃”的說法。尤其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更是神乎其神的演繹,但這些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很多健康書籍、雜誌、報紙和網站上,有關食物相剋的說法比比皆是,有些經驗在流傳過程中以訛傳訛,連吃飯都都變得戰戰兢兢。其實,吃得雜一點兒、全一點才是我們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原則。
既然沒有“食物相剋”,為何身體不適?
細菌感染
如霍亂弧菌經常汙染魚蝦蟹等水產品,如果有人吃了不潔的水產品,又吃了另一種食物,導致疾病,這就可能變成了一組“相剋食物”。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的人缺少由小腸細胞分泌的乳糖酶,無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表現為飲奶後出現腹部緊張、腸鳴、腹痛、排氣、腹瀉和全身軟弱無力等症狀。
過敏現象
包括海鮮過敏、花生過敏、雞蛋過敏等。理論上講,只要是含有蛋白質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過敏,引發不適。
腸易激綜合徵
這是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徵,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因為情緒因素、飲食、藥物或激素均可促發或加重這種高張力的胃腸道運動。
因此科學辯證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