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醫鑑》是這樣介紹艾灸作用的:溫經通絡、祛溼散寒;昇陽舉陷、回陽固脫;消淤散腫、拔毒洩熱;預防疾病、保健強身。
在這裡面,溼、寒、淤、腫、毒、熱,都歸屬於“三濁”(濁氣、濁水、濁物)。所以,說到底,艾灸就是要把我們體內的“三濁”灸出來,只有把它們灸出來,艾灸才算真正發揮了作用。
為什麼說“三濁”是人的病根呢?《黃帝內經》曰“百病生於氣”,濁氣堵在心窩就會胸口憋悶,堵在腦袋就會頭暈眼花,堵在胃部就會胃脹胃痛。
艾灸,“灸”出這3樣,才算真正發揮了作用!1、排濁水濁氣是相對於清氣而言的,清氣是正氣,而濁氣是廢氣,必須排出體外。比如你跟別人吵架生氣,或者有事兒悶在心裡生氣,就是濁氣。很多女性朋友經常覺得小腹脹脹的,很可能就是腸道內充滿濁氣了。
濁氣雖然是氣,但是卻阻礙氣血正常執行,極易在體內鬱結成塊。因為氣滯必血瘀,血瘀的地方多了,必然會表現出各種症狀,如肝膽病、腎臟病、高血壓、心臟病甚至腫瘤等。
此外,當瘀積的濁氣往外排時,還會出現煩躁易怒、悲傷、委屈等情緒變化,有時肝膽區和反射區還會痠痛。這些都是排病反應,是好事兒。
很多初期艾灸的朋友,艾灸後第一反映就是打嗝多放屁多,也就是排氣多。這個其實就是艾灸在排出體內濁氣,因為中醫認為一個健康的機體迴圈就應該是清氣上升滋養心肺,濁氣下降排出體外。
如何能排出濁氣?
腎精不足,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就會減退。
所以,溫腎扶陽是排濁氣的根本。艾灸扶陽固本,升清降濁,是很好的排濁療法。艾灸可以使濁氣下降,降於湧泉穴,升至百會穴。為啥灸完總會打嗝放屁?其實濁氣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排出。
艾灸穴位:脾俞、腎俞、神闕、命門、湧泉穴。
此外,老愛生氣也會產生濁氣,艾灸太沖、行間疏肝解鬱也是排濁的重要方式。
2、排濁物濁物是實濁,主要指宿便。宿便堆積體內會使身體慢性中毒,導致人體抵抗能力迅速衰退,不光五臟六腑受到侵害,還會影響“面子”工程。可以說,宿便是女人衰老的重要殺手,決不能輕視。
由於便祕情況不同,艾灸過後,宿便的排出時間也不盡相同。有些頑固性便祕患者,甚至要堅持艾灸1個月甚至以上,才能逐漸排出宿便。宿便大多又乾又硬,有些灸友甚至會出現痔瘡出血。
如何排濁物?
艾灸排濁物必須分清虛實,一般而言,由實性便祕導致的宿便以清熱去火、消食導滯為原則,由虛性便祕導致的宿便以溫陽益腎、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為原則。
艾灸取穴:(實性便祕)大腸俞穴、天樞穴、支溝穴、上巨虛穴。
(虛性便祕)大腸俞穴、天樞穴、支溝穴、上巨虛穴。
同時,針對虛性便祕,氣虛:加灸氣海穴;氣血兩虛:加灸足三裡穴;氣陽兩虛:加灸太溪穴。
3、排濁水濁水就是溼濁。老愛吐痰的人,就是因為體內濁水太多。濁水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它若竄到腿上就是水腫,竄到面板表面就是溼疹,竄到頭部就導致暈眩症。
溼濁遇肝火則化痰,逢脾虛則腹瀉,所以必須及早清除,否則遺患無窮。
如何排濁水呢?
脾主水溼代謝,身體裡的水液,包括食物營養物質中的液態物質,都要靠脾來運化,而後輸送給各個臟腑,如尿分配給膀胱,汗分配給肺。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正常,就能防止水液在體內滯留成痰溼等治病因素;反之,就會溼濁內生。內生之溼多因脾虛,因此排濁水,健脾祛溼是關鍵。
艾灸穴位:陰陵泉、血海、脾俞、承山、豐隆。
中醫認為,女人由於其天生的生理特點,體內極易瘀積“三濁”,不把它們及時排出,看上去比同齡人老10歲!所以,女性朋友多艾灸是很重要的。
#艾灸與養生##艾灸調理婦科病##清風計劃#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