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國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於食管癌。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
男多於女,比例約為2: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中國是食道癌發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有一半的食道癌出在中國,中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
這和中國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老人喜歡喝滾燙的茶水,年輕人喜歡吃滾燙的麻辣燙、火鍋等等有密切聯絡。
我們的食管非常嬌嫩在食管裡,有三個嬌弱的狹窄部位:我們叫做生理狹窄;
它最容易受傷——食管入口、食管和左支氣管交叉處、食管通過膈肌的食管裂孔處。
這三個部位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食管裡最狹窄的部位。
食道並不是像水管一樣從上到下都是直的,過燙的食物在經過這些最狹窄的部位時,往往會做一個短暫的停頓,由於停留了一下,所以很容易燙傷這些部位的黏膜。
受傷的黏膜上皮會破損,嚴重者會潰爛、出血。
如果經常食用燙食,無疑會導致這些部位反覆受傷。
食管粘膜在不斷地受傷、修復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異型增生,就是修復的工程品質越來越差,最終可能癌變。
因為食管的神經反射並不敏感,你可能根本就感覺不到,而它嬌嫩的粘膜可能已經傷痕累累。
超過65℃的熱飲被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熱飲是否致癌進行了評估,研究結果表明——經常飲用65°C以上的熱飲,確實有致癌風險。
嬌嫩的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溫度為10℃~60℃(最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
50℃~60℃已經是耐高溫的極限了,如果超過65℃危害更大,足以燙傷粘膜。
所以說,經常喜歡吃燙食的人深受著食道癌的“青睞”。
此次涉及的相關研究表明:經常飲用65°C以上的熱飲,確實有致癌風險。常吃燙食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將會增高。
在這次評估中,超過65℃的熱飲(食)被正式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
什麼是2A類致癌物質呢?這是基於IARC對致癌因素的一套複雜評價標準,最終是根據致癌證據的充分性,將致癌因素分為五大類:
1類:確定對人類有致癌性
2A類:很有可能對人類有致癌性!!!看重點,很有可能啊
2B類:有可能對人類致癌
3類:致癌證據不足
4類:很有可能不對人致癌
為什麼吃燙食、喝燙水,患食管癌風險高?65°C已經超過了食道的耐受極限溫度
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範圍內,一般認為:
適宜的進食溫度範圍在10℃~40℃;
能耐受的高溫範圍在50℃~60℃。
食道黏膜有自我修復功能,偶爾發生的小損傷,可以很快恢復正常。但是……
長期太燙,會引起食管粘膜受損食道黏膜破損,導致食道潰瘍和食道炎等;
還能造成牙齦潰瘍,以及引起牙本質過敏,進而引發過敏性牙痛。
食道癌的發生和發展不是朝夕之事,偶爾的燙傷,食管還可以自我修復。
但是食管在長期反反覆覆“損傷-修復-損傷-修復”的過程中,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會越來越多。
隨著這樣惡性迴圈,異型增生就會發生,這個階段就是癌前病變。
長期吃燙食、喝熱飲,就算不得癌,口腔潰瘍、食管潰瘍等問題也在所難免。
更要命的是,隨著粘膜受損而變得粗糙或者增生,對溫度的敏感度就會降低,進而更容易加速損傷!
到底怎麼才不算太燙?怎麼把握進食的合適溫度?
一般來說,入口不燙嘴即可。剛出鍋的食物、剛泡好的熱茶或咖啡,稍微晾一晾,喝的時候先吹吹氣,抿嘴試探下溫度。
1、吃東西的時候要等食物溫度降下來之後再使用,“心急喝不了熱稀飯”,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避免抽菸喝酒,有胃病者及早治療,肥胖者加強鍛鍊,控制飲食。
2、剛倒進杯子裡的熱水,實際測量大約80多℃,放在正常室溫下,過幾分鐘,溫度會降到65℃,只要不覺得“燙口”,罹癌風險就能降低。
吞嚥不暢是食道癌早期症狀現代人生活緊張,吃飯常常狼吞虎嚥,對吞嚥不適常常以為是吃得太快了而不在意。同時,由於空氣汙染及工作緊張,患慢性咽炎的人也很多,對咽部不適更容易忽視。
吞嚥不適並非都是咽炎,也是食道癌的早期症狀。
食管癌早期,多數患者會有吞嚥不適或者胸骨後不適感,此時的症狀通常是間斷出現,緩慢加重,有些可以持續數年,很容易被忽視。
當病情發展到進展期時,主要體現為進行性吞嚥困難,在短期內持續進行加重,多為2-6個月,這是食管癌最典型最常見的症狀。
5種吃法吃出食道癌1.吃得太燙
中國人講究食物要趁熱吃,尤其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居民愛喝功夫茶、吃生滾粥。
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溫度在40℃~50℃,超過這一範圍就容易發生損傷,造成破損、潰爛等機械損傷。
雖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功能,損傷後會自行恢復,但長期反覆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可能誘發癌變。
2.吃得太快
吃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咀嚼,顆粒粗糙的飯菜容易損傷食管黏膜上皮,引發急性炎症。久而久之,急性炎症很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增加食道癌風險。
3.吃得太辣
儘管沒有確切證據表明,吃辣椒會誘發食道癌,但仍有研究表明,過量吃辣椒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損傷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細胞變性,造成黏膜炎症,影響細胞核酸代謝,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發生癌變。
愛吃辣椒的川北也是中國食道癌高發地區之一。
4.愛吃醃製燻烤食物
醃製會使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明顯增高,尤其是加鹽量少或氣溫高於20℃時,會使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亞硝酸鹽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
食道癌的高發地區如粵東、閩南居民就很愛吃醬菜、魚蝦醬等醃製食物。此外,燒烤、熏製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亞硝酸鹽。
5.吃得太硬、太粗糙
很多人經常愛吃一些比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這也會增加食管癌的機率。食物太硬、過於粗糙或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在經過食道的時候會損傷食道的黏膜。長期保持這樣的飲食習慣,反覆的“黏膜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過程,這也就可能導致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6.愛喝高度酒、抽菸
就整體情況而言,飲酒則是食管癌的重要誘因。如果長期飲酒,開始會出現食管炎,炎症一旦長期受到刺激,就可能發生癌變,同時擁有吸菸、飲酒和基因型別差異等風險因子的人的食道癌發病率,是沒有任何一個風險因子的人的357倍。
吸菸也是導致食管癌的危險因素。吸菸者患鱗狀食道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 5 倍。而且,在吸菸誘發的鱗狀食管癌方面,男性的風險也要高於女性。
高度白酒會破壞胃黏膜,固化蛋白質。酒精已被確定為鱗狀食管癌的危險因素。每週平均酒精攝入量超過 170 克,患鱗狀食管癌的風險明顯增加。更加可怕的是,喝高度白酒,以及同時吸菸、酗酒,發生食管癌的機率更高。
國外研究顯示,食管癌患者中約60%都是嗜酒者;45歲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飲酒甚至不飲酒,食管癌的患病風險會下降五成。
那麼,平時怎麼保護我們的食管?癌症的發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當然不能一刀切怪罪於某一點,需要綜合預防。
除了避免飲食過燙,做到下面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還是可以幫你極大減少食道癌風險:
儘量遠離醃製類食物,少吃燒烤及油炸食物;
多吃全穀物、綠葉菜等新鮮食物。
最後一點最重要:
戒菸!限酒!戒菸!
限酒!戒菸!限酒!
#清風計劃##我的冬日門診#@消化郭醫生@生命召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