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今天是“三九”第二天。

“小寒”剛過,“三九”天又來了,二者相遇,意味著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

有句俗話說,冬季進補,春天打虎。其實,這句話很有道理,中醫講究順應時令養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

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昆蟲蟄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處於冬眠狀態,是萬物收藏之季。

今天,代曉琴醫生就來教大家,如何在寒冬天抓住養生的機會,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為什麼冬天要養腎?

腎,是先天之本,是一個“藏精”的器官,代曉琴醫生解釋,冬天是閉藏的季節,而腎主封藏。“對於人體來說,腎就像是土壤,藏好腎的精氣,才能有利於春天生長。”

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在寒冷的冬季,氣候乾燥,人體代謝水平都會有所降低。

人體整體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整個人的表現應該是多靜少動,順應了自然的規律,便能得到自然的幫助,以“閉藏”的方式度過冬季, 使我們身體更好地儲備能量,以期來年春天更好地生長。

冬季“藏”腎,怎麼“藏”?

1、早臥晚起 閉藏陽氣

順應四時陰陽節律的變化,冬季養生在起居上的要求便是“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這裡的“早臥晚起”應該是太陽落山睡覺,太陽出來起床,但是這種生活方式對於現代人來說很難做到,畢竟大多數的人工作早出晚歸,與季節無關。

但是,凡事也要有度,避免不了工作加班,可以避免過多夜生活以及玩手機、玩電腦。

2、注意三處保暖:頭、背、腳

注意保暖,特別是著重保護身體三處: 頭、背、腳。

俗話說:“風從頸後生,寒從腳底入”。中醫認為,頭面部為諸陽之會,頭為身之最上,上為天屬陽,人身陽氣大會於此,因此,最重要的首先是頭暖。

頭部沒有衣物遮擋,易受寒冷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會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甚至會造成胃腸不適等。

其次是背暖。

中醫認為 ,背為陽,腹為陰。督脈循行於背部,總督一身之陽。所以背部保暖,對全身各臟腑功能發揮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度冬健身諺語也說:體弱防寒冷,暖背能延年,晒太陽晒背部,在背部艾灸也是同樣的道理。

《養生四要·慎動》說:背者五臟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則肺臟不傷。

《攝生訊息論·春季攝生訊息論》說: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令鼻寒咳嗽。

足部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黃帝內經》中說:“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謂經脈之行;三經皆起於足。”足部是精氣的根本,前人將人的腳比作為樹的根,也就是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

代曉琴醫生表示,現代研究也發現,足部保暖使臟腑功能得以調節,隨之其內臟所產生的病理變化亦得以改進,使其免疫力及自我防禦力明顯提高。

3、適當運動 動靜結合

雖然冬季很冷,很多人不願意運動,但是實際上適當少量運動可以調動小部分陽氣,達到陰中求陽,陰陽互生的目的,從而使人體陰陽調和的狀態。

冬季氣溫低,韌帶彈性和關節靈活性降低,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應儘量避免做過於劇烈的活動,此外避免出大汗導致毛孔開洩,寒邪可長驅直入,損傷陽氣從而出現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等症狀。

代曉琴醫生提醒——

老人避免過早運動。

因為太早氣溫低,呼吸道容易受刺激,易出現呼吸道感染;其次,早晨血管彈性差,易收縮,容易引起血壓波動,嚴重的可能會出現心腦血管系統急性事件比如心梗、腦卒中等。

4、避免吃太多辛辣

冬季燥氣當令,人體容易出現燥熱,過食用辛辣之品會導致陰液受損,咳嗽、咽癢、面板乾燥、便祕等症狀也會發生。

冬季日常飲食也該注意吃些潤補的食物,“雖然天氣越冷越想吃火鍋,但冬天不宜吃過多辛辣食物,加重內燥。”代曉琴醫生說。

最後,她向大家推薦一款適合冬天的茶飲:五味麥冬茶。

該茶飲具有生津止咳的效果,對於口乾咽燥的人特別適用,尤其是工作中需要長時間說話的人群。

五味麥冬茶

紅棗2個;五味子1g; 麥冬5枚 ,用沸水沖泡,作為日常茶飲飲用。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從容地老去」這是一篇很難得的好文,強烈推薦各位認真地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