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疾病的治療,有一個“攔路虎”——病恥感。病恥感是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現的一種負性情緒體驗。中國有31%的精神疾病患者有很深的病恥感。他們容易被周圍人孤立,這讓患者和家屬背上沉重的心理壓力。
比如,有這麼一則案例,小芳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史有9年餘。患病前乖巧聰慧,鄰居都認識她,也樂意與她玩耍。自從情感受挫,患上精神分裂症,自確診起,鄰居都遠離她,雖然病情控制較為穩定,但是依舊難逃他人異樣的眼光。有時村裡的小孩還說她是“瘋婆娘”,看到他總會躲得遠遠的,親戚也冷落小芳他們一家。為此,全家搬遷至陌生的城市,過著銷聲避影的日子。
精神障礙是大腦活動發生紊亂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及行為異常的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疾病,同時也包括焦慮障礙等精神障礙疾病。一方面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不足,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或多或少的歧視,讓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怕暴露身份而拒絕治療,導致疾病的診療率低,這一現象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尤其突出;另一方面,因個別惡性事件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精神病患者存在危險性,可能對他人人身或社會產生危害。而這些歧視和偏見,不僅給患者和家屬造成了沉重負擔,同樣帶來的是整體疾病負擔的上升。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都有關於病恥感的經歷和感受。例如,受到單位不公正對待,被鄰居看不起,工作不順以及婚姻失敗等。以至於發展為刻意隱瞞自己的精神病患者身份,在大街上看見自己的精神科主管醫生也不敢打招呼,甚至刻意迴避,生怕因跟醫生交流而被人認出是精神疾病患者。病恥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學習、社交以及工作,家屬也因家中有精神病人的“汙名”深受牽連。
精神分裂症患者為什麼會出現病恥感?
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懂得病人所經歷的痛苦。據調查,中國有31%的精神疾病患者有很深的病恥感。為什麼一些患者會因為生病有病恥感呢?這與疾病特點有關,精神病人缺乏患病的自知力和自控力,往往受幻覺、被害妄想等異常思維和行為所支配,再加之社會和家庭監管缺位,因此肇事、闖禍頻發,讓社會談“精神病”即色變,似乎他們是“猛虎下山”。專家認為,只要精神病人及時確診、按時服藥,積極配合治療,多數病人的病情會獲得較好控制,也不會出現危害社會的行為和舉動。
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選對治療方式消除病恥感?
想要消除病恥感,根本方式是讓患者康復,消除危害社會的思維、行為和舉動,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會。說起來容易,實現是非常困難的。
目前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然而有一大部分患者根本不能堅持規律服藥,其常見原因有三點:首先,大部分患者因藥物副作用的疊加,對藥物產生畏懼感,排斥服藥;其次,缺失自知力的精神病人不承認自己患病,拒絕就醫、服藥;第三,長期服藥的精神病人,自身產生抗藥性,對藥物的化學作用缺乏敏感度。這三點常見問題,成了治療途徑中的絆腳石,影響著每一位病人。
神經外科醫生從解剖學和生理學研究發現,精神病人的臨床症狀與大腦中的神經核團有著密切的對應關係。如果能定位這些神經核團,並有針對性地調控部分核團,就有可能治癒精神疾病。如果長期藥物治療無效,或者拒絕服藥,可以考慮採用外科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相比,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控制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絕大部分頑固性精神症狀、消除其對家庭和社會的肇事、闖禍根源;手術使患者恢復自知力、承認有病、自願接受進一步治療,這更方便管理病人;此外,對服藥劑量較大的病人來說,術後可減少用藥劑量,從而減少多種藥物所致的併發症。
至於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問題,我們認為現代精神外科手術的突破性進步,得益於當今科學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視覺化精準定位和微創調控技術的完美結合。上海東方醫院(南院)功能神經科的第五代腦立體定向神經調控術不同於常規開顱手術,其優勢在於:(1)術前規劃手術路徑,靶向路徑清晰準確;(2)頭皮切口小,經2個直徑5-8毫米的顱骨鎖孔,採用2毫米電極即可以完成手術;(3)調控區域可控、安全:調控區域僅2毫米大小,不在人腦的運動區、語言區和智慧區,因此術後安全性較高;(4)術後療效好:手術可有效去除95%的頑固性精神症狀;明顯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敏感性;降低服藥劑量;(5)增強社會迴歸能力:術後患者可恢復學習、工作、生活、交際等社會功能,逐漸迴歸社會、過正常人生活。
上圖為“第五代腦立體定向神經調控術”手術計劃系統。根據患者的精神症狀,將掃描出的MRI、DTI、CT等影象輸入手術計劃系統進行神經核團靶點定位,並計算手術路徑,避開顱內重要神經血管走向,高效規避術中風險。
自2008年-2020年之間,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專家團隊,共實施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數千例,經過術後6個月-10年的臨床隨訪,治療總有效率為91.8%。
總之,在精神障礙疾病的治療中,我們一直強調應遵循規範化的治療原則,明確診斷是治療的前提,及時制定治療方案並實施,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堅持長期治療。透過科學的干預及治療,有效控制精神症狀,幫助患者重新樹立人生目標,減輕家庭負擔,從而消除病恥感。家屬也應積極引導患者早日採取針對性治療,這也是讓患者擺脫痛苦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