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視率近年來居高不下,近視防控這個話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近視相關行業也大力推進對近視防控手段的探索,從各方面控制誘發近視增長的因素。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影響近視發展的其中一個因素:光照。
光是視網膜成像的前提條件,人眼在長期與光環境的適應過程中,產生了對光屬性特徵的和諧依賴。不良的光照現象將產生不正確的視覺訊號,不正確的視覺訊號會引起眼球和視覺系統的異常發育,導致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光照強度與近視的關係
1.一定強度的明亮光具有對近視眼發展的保護作用,且在一定範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升高,這種近視保護作用逐漸增強。國外有研究小組透過實驗證實了光強度作為單一因素,在一定範圍內有助於近視的延緩。
該小組在研究中也證實,提高光照強度可以部分抵消負透鏡誘導的近視眼發展,並進一步證實這種保護效應是透過提高多巴胺水平實現的。另有人對光強度的閾值與近視眼關係進行了動物模型的研究,發現每日接受4000lx的光照強度可以避免形覺剝奪型近視的發生。且隨著光照強度的降低,形覺剝奪型近視的發生率和進展程度逐漸升高。
有研究小組對形覺剝奪性近視的小雞研究發現,增強全天的光線強度比增加每天2h的強度,近視眼的抑制作用更強,該研究結論進一步推測,青少年近視眼預防治療短期提高光線強度要遜色於長期提高光線強度。但是也有實驗證明當白熾燈(高強度光)連續照射小雞時,小雞的眼軸和屈光度均增長,誘發出近視眼。
據測定: 白粉強光反射係數值 69% ~ 80% ,鏡面玻璃光反射係數 82% ~ 88% ,特別是光滑的粉牆和潔白的書籍紙張係數值高達 90% 以上。視覺環境中的這種白光汙染在生活中已經成為近視眼發展的重要因素。
2.明亮光抑制近視發展的作用機制
明亮光照射抑制近視眼發展的可能機制為提高多巴胺水平的釋放。多巴胺是調控眼發育的視網膜神經遞質之一,在眼正視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已經證實在形覺剝奪性近視眼中視網膜多巴胺水平的抑制可以加速近視發展。諸多研究顯示戶外運動較多的人群,近視眼的發生率較低。
有專家認為這種戶外運動對近視眼的保護作用部分歸功於明亮光提高了視網膜多巴胺水平,從而延緩近視眼的發展。但有研究顯示,隨著光照強度的進一步增強,成為一種白光汙染現象時,高強度的光照射可以抑制人體內多巴胺的合成,成為近視眼發展的促進因素。並且過強光導致一定程度的形覺剝奪,可能是近視眼發展的機制之一。
眼的生長髮育依賴於外界光線的合適刺激。視網膜的形覺剝奪是近視眼發生,尤其在眼正視化過程中近視眼發生的重要原因。而過強光使視網膜不能接受清晰的物像,在一定程度產生了形覺剝奪,後者透過對鞏膜的重塑,最終引起眼球的異常發育。
過強光導致近視眼發展的另一種解釋為調節過度。過強光可能透過引起眼的過度調節,導致近視發生或進展。人眼所能接受或長時間適應的是強度適中,節律合理的可見光。而過強光可以造成人眼睫狀肌異常的調節張力,久而久之,睫狀肌即處於痙攣狀態,逐漸形成近視。
因此,適度的光照強度是近視眼的保護因素,而過高或過低的光照均不利於近視眼的防控。
光照週期與近視的關係
一般認為,正常的光照週期約為: 光/暗 = 12h /12h。當這種光照週期節律發生變化時,眼球的屈光狀態也隨之變化。一種極端降低光/暗比值的光照週期現象如全部的暗環境,也就是完全的形覺剝奪。
有研究顯示居住在極晝極夜的北極圈,近視眼發生率較高,也佐證了眼發育存在合理的光照週期現象。也有研究表明,而當偏離正常光照週期,增加光/暗比值時,會產生眼軸增長,也可以引起近視眼的發生和加深。
國外研究發現,每天持續 1 ~ 2h 的光照對於形覺剝奪型近視沒有抑制作用,當每天光照時間達到5h以上時,即具有近視眼的抑制作用,每天光照時間在 10h 以上時並沒有更強的近視眼抑制作用。另有研究表明這種近視的發生、發展可能與光照節律變化時褪黑素的釋放有關。
光照頻率與近視的關係
光照頻率對近視眼的影響同樣存在最佳的頻率段,過高或過低的光照頻率對近視眼發展均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用不同頻率光線刺激豚鼠,在照明強度為500lux下分別用 5、1、0.5、0.25、0.1Hz 進行晝夜各50%的照明發現,在 0.5Hz 產生了眼軸長度、屈光度最大的變化。
進一步研究認為 0.5Hz 閃爍光刺激可以透過改變眼視覺電生理,視網膜組織生長來最終改變眼球的正視化過程。
單色波長光與近視的關係
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對近視眼形成的作用不同。多數研究支援波長較長的單色光容易引起近視的觀點。有研究採用單色藍色光和紅色光分別飼養小雞,發現波長較長的紅光更容易出現近視,而波長較短的藍光更容易出現遠視。
綜上所述,光照強度、週期節律、頻率以及光波長等光自然屬性特徵與近視發生發展存在密切關係。偏離人眼接受的最佳光照引數範圍能夠引起眼球發育異常,促進近視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