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去看牙齒矯正醫生。照著CT,一不小心被醫生看出我天賦異稟——竟然有四顆智齒,而且全是歪瓜裂棗,不僅如此,我左邊下頜骨附近還有個大洞。
要做手術?那我先去吃頓火鍋“你來晚了。”醫生說,“都週五下午了,你肯定掛不到頜面腫瘤科今天的號了,而且雙休日門診不開。”
年紀輕輕就看起了腫瘤科,短短一小時,我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我迅速接受了現實,並且掛了三天後的專家號。
當天,排隊幾小時後見到了專家。
專家:“拍個片吧。”
影像報告出來後,初步診斷為“下頜骨囊腫”,我下頜線上的骨頭都被侵蝕得不太清晰了。
影像報告出來後,初步確診為下頜骨囊腫。丨作者供圖
這是骨頭上長了個腫瘤嗎?沒啥醫學知識的我是這麼理解的。不過專家並沒有回答太多,只是說:“下週一手術吧。”
思考這個囊腫是如何生長的已經毫無意義,手術得拔兩顆牙,一顆智齒,一顆相鄰的磨牙。拔完這兩顆牙,才有足夠的空間往下挖囊腫,醫生還要在下頜骨上刮一刮。可以預見,手術後很久都不能大快朵頤了,於是我馬不停蹄地奔去吃了一頓火鍋。
吃完火鍋,我胖了3斤,並且信心十足。
但我大錯特錯。
手術那個月,我做了四次CT我對醫院的瞭解主要來自於影視劇:絕美的護士姐姐和蘇到爆的醫生哥哥輪番上陣。
當然那畢竟是影視劇。現實其實是這樣的:要跑好幾個醫院大樓完成術前檢查,每一個檢查都要排很久很久的隊,也沒有絕美的護士姐姐和蘇到爆的醫生哥哥。
醫生給了我一張單子,我要做完上面所有的檢查才能被收治入院,包括心電圖、血常規等等,其中還有麻醉疼痛門診,是評估患者能否進行手術以及使用何種麻醉方法的。
在醫院做檢查有點像逛遊樂園——排隊幾小時,“玩耍”幾分鐘。規劃存在於不同大樓和樓層的檢查,就像拿到樂園地圖後規劃路線和排隊時間,而領報告就像領快速通行證。
下頜骨囊腫重建CT丨作者供圖
手術那個月我做了四次CT,熟練到進入CT室前我會事先把眼鏡收好。CT室的等候區有各種各樣的人,比如有反覆問做CT要不要換衣服的焦慮的人,也有飛奔進更衣室又甩著胸罩飛馳而出的灑脫的人。
有一次我在CT室排隊的時候,前面出現了一個新冠疑似病例。但檢查還得繼續做,CT室消毒了20分鐘,我就進去了。
三天後,市衛健委通報了一例新增新冠確診,一位異地求醫的患者核酸檢測陽性,我還擔心是不是自己碰到的那個疑似病例確診了。
擔心變成了現實。我接到手術中心電話,說主治醫生被隔離了,手術要延後。原來我不僅和那位確診患者進了同一間CT室,還是同一位主治醫生。
人生可真是大起大落。我沒有辦法責怪那位確診病友,因為他和我一樣,都由於疫情拖延了治療。
醫院裡,每個人都有一段辛酸往事。
手術後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疼再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手術了。
手術過程我雖然全程參與,但對於操作詳情一無所知。一是當天我是最後一個做手術的,術前已經15小時不吃不喝,實打實地眼冒金星,之後還經歷了麻醉。二是對於詳情,我也不想了解過多。“人類無法承受太多的真實”,那就讓我不知道吧。
我在手術室裡待了三個多小時,出來時已經是晚上。
醒了後,我感覺不到牙齒和舌頭的存在,並且很餓。這天晚上我光顧著吐血了,一直吐到了早上。我媽每隔一會兒就給我換冰袋,那晚的感覺是既疼又冷。
雖然兩天之後就出院了,但考驗才剛開始。出院那天,我全身都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到底是做了口腔手術,還是心臟搭橋。
出院小結,做了術中冰凍病理,確認良性囊腫。丨作者供圖
術後感受就是疼,比術前還疼,每一天都疼出新層次。我上下牙齒沒有辦法保持在固定位置,它們不受控制地高頻率撞擊,弄得半張臉像通電一樣抖。舌頭也只在特定區域有感覺。
晚上更是特別疼,這種感覺就像礦工24小時不停歇地在鑿牙齒,順帶搞得耳朵疼、腦殼疼。大概到第七天的時候,終於不吐血了,但仍然夜不能寐。
我第一次認識到神經是這麼精妙的東西。手術部位是左側下頜骨,刺激到的神經也是那附近的。而我感到麻痺的位置,以人中為分界線,剛好一半臉正常一半臉麻痺。唇膏從正常的那半嘴唇塗到麻痺那半,在越過分界線的那一刻,我會突然感到不同。
最殘忍的是手術結束後,我還胖了三斤。雖說只能吃流食,但也扛不住吃得多呀!
醫生點評周磊丨口腔種植學碩士、口腔科普作者
大家都知道腫瘤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不幸中的萬幸,作者得的是囊腫,屬於良性腫瘤。
頜骨囊腫是口腔科最常見的頜骨內腫物,患者一般沒有太多主觀感覺,大多都是在拔智齒、種植牙時拍片偶然發現的。囊腫本身沒有侵襲性,所以即便是包裹了神經,一般也不會對神經造成傷害。
但就算沒有症狀,囊腫一旦出現,就可能一直長大,長得很大的囊腫是有可能導致面部不對稱的,因此醫生會建議手術。而這類腫瘤做手術時,一般都是口內切口,並不會在臉上留下傷疤。
由於作者的囊腫包裹了下牙槽神經,手術後下牙槽神經不可避免地會有損傷。下牙槽神經是感覺神經,受損後會導致半側的下唇和下巴頦麻木,這也是為什麼拔除這種智齒(下圖)也可能會導致神經損傷的緣故。這種損傷能否恢復正常,要看手術的創傷範圍,如果囊腫本身非常大,神經完全恢復的可能性就很小。當然,單純感覺神經的損傷並不會造成面癱,這是很多人的誤解。
作者把自己的經歷寫得很詳細,術前做了重建CT,術後又做了病理切片。這是因為區分腫瘤的良惡性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即便瘤子一樣大,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手術範圍會有很大的區別,會導致手術計劃截然不同。
很多腫瘤的手術當中,醫生還會選擇術中做冰凍組織病理切片,作者的出院小結中也提到了這一點。雖然冰凍切片沒有常規術後的病理切片準確,但因為出結果比較快,是術中決定手術範圍的最重要因素。比如惡性腫瘤手術時還會術中做淋巴結的冰凍切片,結合醫生們的經驗決定是否做擴大切除和淋巴結清掃,防止惡性的復發和轉移。對於良性腫瘤,這些錢顯然是白花了,但是恰恰是這些“浪費”,可以幫助患者把真正的隱患消滅在微時。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