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臉盲”的定義

“臉盲”一般分為兩種:1.持續性的看不清別人的臉;2.持續性的對別人的臉型失去辨認能力。

1844年,世界上第一個有“臉盲症”的人被記錄在醫學文獻上,由亞瑟.威根〈Arthur Wigan〉所記錄。

“臉盲”的原因

根據《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醫學期刊在2006年的統計,全球人口中約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臉盲,即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prosopagnosia)。

研究顯示,“臉盲”與智力和記憶力並沒有直接關聯,德國人類遺傳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Human Genetics)的研究報告指出:根據現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推測“臉盲”可能是由單一顯性基因的缺陷所造成的。這意味著若雙親的其中之一有“臉盲”的現象,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會有50%的機率遺傳“臉盲”。

最新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如果一個人小時候被家人拋棄,或長大後被朋友背叛、傷害,再或是受到虐待、霸凌,會造成心理上嚴重的恐懼,這種恐懼也會使人產生不擅長認人臉的“臉盲”問題。

你知道臉盲什麼感覺嗎?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肖像畫家朱塞佩·阿爾欽博託有一幅著名的畫作名為《蔬菜的畫像》,這幅畫作可以讓那些沒有“臉盲”的人,體驗一下具有這種能力障礙的人的世界。我們在這副畫當中看到裝滿了洋蔥、胡蘿蔔、其他根莖蔬果和菜葉的大碗。不論我們注視這幅畫多久,也看不出其中的臉孔,也就是說我們經歷了暫時性的臉盲。

這兩種常見的情況不屬於臉盲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專家指出,撇除掉重度的“臉盲”者,普通人在沒有其他身體上嚴重問題的情況下,但卻偶爾有認不得人、認不出人的情形,實際上也不用太過緊張,這是身體的正常生理反應。

人腦的短暫性記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和某個人初次見面的場合有許多外界的打擾,例如“聲音嘈雜、光線不好”等等,以後你們第二次見面時你就會很難想起對方的名字以及關於這個人的其他事情。這種情況下的 “臉盲”則不必擔心,完全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黑種人、白種人長得都差不多、韓國人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在和這些人初次打交道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出現“臉盲”,這也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深入瞭解對方,加上生理機制或心理影響,自然很難辨認此人的外貌特徵。

有“臉盲”怎麼辦?

大部分有“臉盲”症的人都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用以儘量避免尷尬的情形出現。例如有些“臉盲”的人走在大街上,則會盡量避免與人有視線接觸;在一些特殊場合時,會對每個人都熱情打招呼;有時候,他們會交代同伴在遇到熟人時,要馬上說出對方的名字。“臉盲”的人通常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因為他們會感到害羞和缺乏安全感。

專家給出的建議是:試著記住別人的聲音、髮型、衣著或走路的樣子。

你身邊有“臉盲”的人嗎?

本文系鄭州市首屆少兒科普徵文大賽投稿入選作品

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號立場

9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重磅!人工合成的三碘甲狀腺素不增加乳腺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