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的中藥原料即中藥材絕大多數是大自然的饋贈,這些藥材大多生活在土壤中、森林裡、河湖、山裡,即使經過不斷的中藥材也是生長在土壤裡,既然是生長在自然環境的藥材,為了其自身的生存,有的中藥材就會在生長過程中帶有一定的毒性,這部分毒性對藥材本身沒有問題,但是人是絕對不可以使用的。這些有毒的藥材要讓它發揮藥效,就要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以降低它的毒性,以為我們治病服務,這個工藝就是中藥材的炮製。
資料顯示,近些年中藥飲片國內外需求量不斷增大,其中有毒中藥附子年銷售量達4500噸,半夏年銷售量達5500-6000噸。有文獻記載的有毒中藥(含植物、礦物、動物類)約有500多種,從“七五”開始,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推動和支援下,至今已進行了113個飲片品種的炮製工藝規範化研究,但涉及到的毒性中藥品種只有17種。
炮製可以透過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改變有毒的化學成分來降低藥物毒性。中藥必須經過炮製之後才能入藥,是中醫用藥的特點之一。中藥炮製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製劑的不同要求所採取的製藥技術。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的處方藥,也是以中成藥為代表的中藥健康產品的原料藥,中藥飲片是中藥材經過加工炮製後而成。中藥炮製直接關係中藥的臨床療效,是聯絡中醫和中藥的關鍵環節。
目前研究結果多表明炮製能夠減毒,但多數藥物炮製減毒的機理不清,只有川烏、草烏、附子、半夏、天南星等炮製減毒機理基本清楚,如烏頭類(川烏、草烏、附子)中藥,含有有毒成分烏頭鹼,經水漂或蒸煮熱處理後,烏頭鹼水解或分解為低毒和無毒的烏頭次鹼和烏頭原鹼;半夏炮製過程中草酸鈣針晶和毒性蛋白被破壞,毒性降低。
中藥的毒性主要指中藥的作用損害人體功能或器官組織的效能,就中醫而言,所謂“毒”主要是指藥物的偏性,使用不當會導致中毒現象的發生,嚴重者會造成死亡。為了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可以選擇的最適宜的方法即為炮製,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炒法、加輔料炒法、複製法、煅法、制霜法、煮法、淨製法、水飛法等。
淨制去毒:是指將重要原材料中存在一定毒性的部位利用人工的方式去除,這是中藥炮製中最簡單的去毒方式,只要掌握了重要原材料的毒性部位就可以了,一般適用於較為常見且用量較大的中藥材。淨制去毒按照部位的不同分為三種,一種是“去心以減毒”,也就是說有些中藥材原材料只取其表皮使用就足矣了,其中典型的中藥材原材料是蓮子。一種是“去蘆以減毒”,蘆是指中藥材原材料的頂尖位置,其中最常見的中藥材為甘草,甘草在入藥之前必須去其頭尾的尖端才能去除其副作用。第三種是“去頭尾、足翅以去毒”,這種方法多針對以動植物為主的中藥原材料,主要是將動植物自身與其他毒性部位徹底分離,在爬行動物中較為常見,以各種原本具有劇毒的蛇類原材料居多。
水處理去毒:水處理去毒法中所去的“毒”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藥材毒性,而是由於乾燥的中藥材自身藥性太強,如果直接入藥,過猛的藥效反倒會引起患者不適,所以必須讓藥材吸水、軟化,緩和藥性。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天南星。
加熱去毒:加熱去毒主要是利用高溫破壞或者分解藥物的有毒成分,這種方法在中藥炮製去毒過程中是一項較為專業的手法,不僅需要藥師掌握藥材原材料的毒性,還必須對加熱過程中的火候準確把握,經過這樣處理的藥材才能最終入藥。主要的方法:
清炒法:是將原材料利用清炒的方式減弱其毒性。加輔料炒,有些藥物由於體積特性或環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需要在炒制的過程中增加輔料以達到去毒的效果,斑蝥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中藥材。目前都以斑蝥加米熱炒的方式為斑蝥去毒。烘培法,有些中藥材不適合短時間高溫去毒,需要較長時間的烘培逐步將毒性去除,最常見的是蜈蚣,蜈蚣的腥臭味和毒性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烘培才能去毒。
加輔料複製減毒:毒性較強的中藥材原材料在炮製過程中如果適當加入一些與其毒性相中和的材料,可以有效解毒或減毒,這其中有的是物理反應,就是透過輔料將毒性依附,保留其藥用價值,徹底分離其毒性。
壓榨去毒:有些中藥材雖然藥效很好,其所含的脂肪油太高,脂肪油對人體的傷害較為嚴重,因此採用壓榨去油取霜的方法進行去毒。古代就有吸食過量巴豆脂肪油致人死亡的病例,現代也從了巴豆油脂肪中提取出致癌物質的記載;為了用藥安全,巴豆都是在加熱壓榨除去大部分油脂之後才正式入藥。
水火共制減毒:是指將藥材原材料在特定容器內,先用水處理法將毒性稀釋之後再進行加熱處理,這樣做是因為有些中藥材利用單一的水處理或者加熱處理並不能完全去毒,將水、火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可以直接將其毒性利用經過高溫加熱的水直接分解掉。
提淨法:要是針對以礦物質為原材料的中藥材,某些礦物質雖然有一定的藥效,但是由於其自身存在的雜質和毒性物質較多,為了保留這種藥性且去除毒性,可以經過水溶解、過濾之後進行去雜質提淨,最後讓藥物進行重新結晶,這樣就可以在進一步提純的過程中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