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陰道炎是年輕女性的常見病。
你有沒有想過,小小的陰道健康問題,可能與卵巢癌扯上關係?
一項針對宮頸陰道微生物的歐洲多中心研究(FORECEE)給我們帶來很大啟示。這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人口健康科學學院的Martin Widschwendter主持。
在研究初期,他們收集了患有漿液性卵巢癌患者的宮頸陰道塗片。隨後,對其中的微生物進行基因測序,在此基礎上計算了乳酸菌的比例。
圖源於:https://eveappeal.org.uk/our-research/our-research-programmes/forecee/
↑ Martin Widschwendter教授,倫敦大學學院婦科腫瘤系主任
這項研究最近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事實播報小於50歲的年輕卵巢癌患者,其宮頸與陰道中的“保護性”乳酸菌含量偏低,與沒有卵巢癌病史的女性相比,至少減少了三倍。
換句話說,卵巢癌患者的宮頸與陰道存在明顯的菌群失調,保護性乳酸桿菌數量比較少。
有意思的是,卵巢癌高風險女性,特別是一級親屬(母親或姐妹)患有卵巢癌的,本人的菌群失調的問題也比較明顯。這個情況在攜帶BRCA1突變的女性中也存在。
而且,女性越年輕,陰道乳酸菌低水平的狀況就容易引起卵巢癌,患者攜帶BRCA1突變的機率也更大。
更關鍵的是,研究人員推測,宮頸與陰道乳酸桿菌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不僅僅是卵巢癌的早期表現,而且有可能是卵巢癌的發病原因。
這項研究的成果發表在2019年7月9日《柳葉刀·腫瘤學》期刊上。
陰道菌群失調,可能是卵巢問題的前兆一般來說,年輕女性的陰道微生物群主要是乳酸菌,它們在自然界中比較普遍。
別看“我”不出眾,“我”可是“清潔”女性外生殖道的主要幫手呢。
一般而言,存在於健康女性宮頸、陰道的乳酸菌,主要有四種:
Lactobacillus crispatus 捲曲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iners 惰性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 加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jensenii 詹氏乳酸桿菌顧名思義,它們可以分泌產生乳酸,能夠降低陰道的pH值。
在這樣的酸性環境下,很多有害的微生物是無法生長的。而當這些乳酸菌比例失調或完全消失時,就會出現生殖健康問題。
譬如,陰道乳酸桿菌減少時,意味著可能出現了感染性的炎症,細菌、病毒、真菌、滴蟲等都能引起陰道區域性感染。
↑ 正常陰道菌群(左)與陰道菌群失調(右)圖片來源:bigstockphoto.com
陰道微生物失調與腫瘤也有一些關係。
一方面,陰道微生物的失調可能是一些致癌因素的“報警器”,例如,吸菸會導致區域性乳酸菌群的減少。
另一方面,有些能夠有效減少卵巢癌發生的抑癌因素,又能反過來增加區域性乳酸菌的數量。口服避孕藥就有這個功效,而流行病學結論是,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確實卵巢癌發病率較低。
由此看來,宮頸與陰道健康,對卵巢癌的防治意義真是不小。
小貼士如果出現明顯的分泌物(“白帶”)增多、瘙癢、異味等症狀時,一定要早日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治。
有經驗的醫療機構在婦檢時,除了會對區域性進行適度的清潔、觀察外,一般還會採取部分分泌物進行實驗室檢查,比如檢查一下酸度,看看區域性的pH值是否升高;必要時也會做顯微鏡檢查,看看是否存在細菌感染、乳酸桿菌的成分有沒有變化等;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不典型增生的細胞,後者則是癌前病變的一種變現。
總而言之,小覓蜂不建議大家自行做過度清潔,尤其不要自行清潔陰道,也不建議大家使用中藥坐浴等方法,因為那些方法特別容易加劇菌群失調的情況,不利於康復。
圖源於:攝圖網
知道了這個狀況,聰明的覓友一定會想,如果把菌群失調的情況逆轉過來,就能預防或者早期治療卵巢癌吧?
目前的確有一些陰道栓劑,可用於區域性治療,調節益生菌的數量,保障陰道健康。但這些措施能否用於癌症防治,還沒有任何臨床研究予以證實。
但不可否認的,保持區域性菌群平衡,適度清潔,以及避免飲食與藥物引起的陰道菌群失調,對卵巢健康肯定是沒有壞處的。
關於菌群失調與卵巢癌的關係,小覓蜂和大家一樣,期待有進一步的發現。
這樣,姐妹們就有機會使用一些簡單、無創的方式來防治卵巢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