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伏兔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上,髂骨上6寸處。用手掌的掌跟對準膝蓋的髕骨底下,中指的底下位置就是該穴。此穴屬足陽明胃經的經穴,還有其他兩種別名:外丘、外勾。

“伏兔穴”,“伏”,停伏、降伏的意思;“兔”,五行中屬卯木,喻風。“伏兔”的意思就是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會元針灸學》說:伏兔者,伏是潛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時肉起如兔之潛而不伏也,故名伏兔。

艾灸伏兔穴可以散寒化溼、疏通經絡、緩痙止痛。在中醫學上,艾灸此穴可以治療腰痛、膝冷、下肢神經痛、下肢麻痺癱瘓、膝關節炎、蕁麻疹、疝氣、腳氣。在現代臨床運用上,常用於治療下肢癱瘓,膝關節炎,蕁麻疹,股外側皮神經炎等病症。

很多人由於年輕時不注意,到了中年以上,膝蓋和腳經常痠軟無力,冰冷疼痛等等。遇到這種情況時,只要能夠每天堅持艾灸伏兔穴,就能夠促進下肢膝蓋及雙腳的氣血迴圈,並使膝蓋和雙腳的病患得到改善。

穴位療法中,艾灸療法最為有效。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調理治療,都可以經常艾灸。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應保持平和情緒。飯飽酒後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後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一向講究循序漸進,堅持就會有效果。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使用按摩或刮痧療法。中醫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們國人共同去挖掘!

27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最全丨白癜風飲食指南,快轉發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