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為了一個危重病人,我賭了一把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 李青

上個月我們收治了一個外地患者,77歲男性,糖尿病18年,2個月前發現下肢水腫、蛋白尿,在當地輾轉2家醫院治療後,水腫反而越來越重而來找我。

入院後檢查,尿蛋白3+,尿蛋白定量13.97g/d,血漿白蛋白13.9g/L,血肌酐223µmol/L,眼底檢查雙眼輕度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值為<0.15g/d,超過3.5g/d就稱大量蛋白尿;血漿白蛋白的正常值是34~48g/L,低於30g/L就會出現水腫;血肌酐的正常值為59~104µmol/L。

這位老人病情是大量蛋白尿,嚴重的低蛋白血癥,下肢明顯水腫,肯定是腎病綜合徵。血肌酐這麼高,已經是中度腎衰了。

腎病綜合徵不是一個病,而是許多腎臟病的共同表現,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小球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腎臟病,都可能表現為腎病綜合徵。那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腎病綜合徵呢?

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腎病綜合徵呢?

外院的檢查以及我院的複查,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抗基底膜抗體、血固定蛋白電泳、ANCA相關抗體和自身抗體等,都是陰性,基本排除了狼瘡性腎炎、系統性小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膜性腎病、多發性骨髓瘤等腎病。

糖尿病史18年,大量蛋白尿,合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是成立的,當地醫院做出的就是這個診斷,也是按照糖尿病腎病進行治療的。但是,有兩點難以解釋。

第一,短時間內出現的大量蛋白尿。

我們詳細的詢問病史,得知最早發現尿蛋白的時間只有半年,這麼短的時間內出現大量蛋白尿,不符合糖尿病腎病的特徵。糖尿病腎病的發展有一定的過程,先是微量蛋白尿,再是顯性蛋白尿,再到大量蛋白尿,期間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第二,腎性血尿。

這位老人尿檢有紅細胞,尿相差鏡檢示畸形紅細胞85%,畸形率超過60%就考慮是紅細胞來自於腎臟,稱腎性血尿。而糖尿病腎病不應該出現腎性血尿。這兩個疑點,預示著糖尿病腎病的同時,可能還有非糖尿病腎病的存在。

化驗檢查無法鑑別是哪一種情況,確診需要腎穿刺活檢。

但是,老人年齡比較大,穿刺的風險也很大。

關鍵還有,他的尿蛋白定量特別低,已經出現了低蛋白性的下肢水腫、胸水、腹水、心包積液,同時還有心衰。

此外,血漿白蛋白如果低於20g/L就屬於高危狀態,常規報病危。此時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而且血管超聲顯示他的下肢靜脈已經出現了血栓,我們也已經給他使用了抗凝藥。

此時的病情,我們不敢貿然進行腎穿。可是,如果不確診,下一步怎麼治療呢?如果是非糖尿病腎病導致的腎病綜合徵的話,應該使用激素治療,而糖尿病腎病是禁止使用激素的,因為激素會導致血糖進一步升高,加重糖尿病腎病的病情。

糖尿病合併腎臟病的治療,核心藥物就是列淨類降糖藥和沙坦類降壓藥,我們都已經給他使用了,這個方案有指南依據,而且穩妥,但效果不佳。

現在的問題是用不用激素。他的病情比較重,已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分析、考慮了。

我決定賭一把,給他用激素治療。

如果賭贏了,患者受益;賭輸了,患者病情加重,我還要承擔責任。我不是個賭徒,但我還是要賭。我的賭注就是他短時間內出現的大量蛋白尿和腎性血尿。

還有一個決定因素,就是患者的女兒是另一家醫院的醫生,容易溝通。我給他女兒介紹了診斷思路,評估了病情嚴重程度並對激素的使用進行了利弊分析,他女兒同意我的方案,並表示風險共擔。

家人的表態給了我們治療信心。於是給患者服用甲潑尼龍治療,每天6片,晨起一次頓服,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

用藥10天,尿蛋白定量降到了3.98g/d,血漿白蛋白升到了21g/L,血肌酐降到了100µmol/L,水腫明顯緩解,好轉出院。

出院後複查,用激素治療一個月,尿蛋白轉陰,血漿白蛋白升到了33.7g/L,血肌酐正常,水腫消失。

我賭贏了。

這位老人對激素這麼敏感有效,分析有可能是微小病變型腎病;他入院時血肌酐升高,治療後血肌酐正常,考慮當時是大量蛋白尿引起的急性腎衰竭,現在尿蛋白轉陰,腎功能也隨之恢復正常。

此前,我們也曾經對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過激素,但都是在腎穿明確了是糖尿病合併膜性腎病或者糖尿病合併IgA腎病後使用的。

只有這一次,是靠推測使用的激素,應該說,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我不使用激素,按部就班的使用列淨類降糖藥和沙坦類降壓藥治療,沒有任何風險,但估計病人的情況會很糟糕。

此外,我的“膽量”,也來自於患者家人的理解和支援。對危重病人的治療,採取中性措施,四平八穩,出現任何結局都無可厚非,但療效可能也是中性的;而積極治療,風險較大,但療效可能更好。

對危重病人是否採取積極治療措施,一方面需要醫生的勇氣和擔當,另一方面更需要患方充分的理解和支援。患方理解醫生,醫生也就甘願承擔風險。

最後,重度強調,千萬不要因為這個病例,就因此對糖尿病腎病使用激素治療。單純的糖尿病腎病是禁止使用激素的。

1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心臟病支架便宜了,手術費卻貴了?一個醫生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