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藥材,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一碗黑乎乎而且味道很苦的湯,這只是大部分人的片面了解,其實還有很多藥材不僅可以入藥還是很美味的零食,比如桂圓、枸杞以及接下來要介紹的烏梅。
小小烏梅有大的養生作用,這一物在古代起初是當作藥材使用的,現在不僅是零食,還是養生的能手,尤其是在從古至今一直是孩子的健康助手,但自從吃貨嚐到以後就淪落到鮮為人知是藥材的地步,但是有孩子的還是需要了解一下。
烏梅入藥最在記載在《神農本草經》之中,原名梅實,是薔薇科喬木梅樹的接近成熟果實,一般來說各種果品當作零食都是成熟以後,而只有中醫善於用未成熟的果實,比如未成熟的橘子是藥材青皮等。
再就是烏梅製作的方法也是中醫“炮製”的方法,傳統方式是採集未成熟的果子後放置於爐內,用粗康或者草、柴煙燻至烏黑色。古人的傳統制法現在看來難免有些不衛生,所以現代採用的方法多數是以低溫烘乾後悶至皺皮、色黑。
既然烏梅在古代是入藥的藥材,那麼古籍中自然有相應的記載,《本草綱目》中點出了它的本質“烏梅所主,皆取其酸收之義”。《本草逢原》中說的比較詳細:“烏梅酸收,益精開胃,斂肺澀腸,安蛔”。
烏梅可以入藥,可用於養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泡水喝,那麼入藥的烏梅選擇時與零食有什麼區別呢?入藥養生的烏梅挑選時應該選擇個大、肉厚、核小、外皮顏色烏黑且酸味大的為佳。選擇好之後就需要了解烏梅養生的兩大益處。
1.烏梅用於養生能“收肺氣”。在很多人心目中,“補”就是養生,其實這個理解比較片面,它僅是養生手段的其一,尤其是“氣”的養生,不僅需要充足,還需要通暢,在養生過程中有時候“收斂”比“補”更佳恰當。
在古籍中記載烏梅可以“收肺氣”,主要是烏梅用在養生方面可以收斂肺氣,適宜肺氣虛而經常咳嗦的人,尤其是肺氣虛而無痰的人,這方面的應用在《本草綱目》以及《肘後方》兩本古籍都有記載。
2.烏梅泡水喝可以驅除蛔蟲。
在古代甚至近現代,蛔蟲一直都是困擾孩子家長的問題,到了各方面衛生條件優越的現代,由於飲食、生活等習慣導致蛔蟲還是不能完全的避免,大部分驅除蛔蟲的東西都帶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家長在選擇驅蟲的時候左右為難。
然而烏梅的五味屬酸,古籍中有蛔蟲“遇酸味而伏”的記載,常用於驅除蛔蟲,大名鼎鼎的《傷寒論》一書就有記載。不僅如此,現代的研究也發現烏梅泡水喝能使蛔蟲活動增強,從而有利於被排出。烏梅一直被當做一種零食,所以是一種家長放心的除蛔蟲之物。
由此可見,烏梅是有利於健康的養生之物,除此之外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鈣、核黃素、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20多種有有益的營養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烏梅既然可以入藥,那麼就有它的禁忌,在古籍中明確記載,有表證以及有實熱的人不宜食用,再就是單次不宜食用過多,以3至9克為度。所以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還是遵循古人的教導為宜。
烏梅最初是專供入藥使用的,後來因為味道之佳一直被當做零食,可見吃貨自古有之,連入藥的藥材都不放過,有同等遭遇的不止烏梅,還有許多,你還知道哪些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