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上火”,有人不管它由它自然恢復,有人用一些“降火”的藥物。可你知道嗎?上火不僅分虛火、實火,還分五臟之火,肝心脾肺腎每個臟腑的上火皆不同,用錯藥反而傷身體,中醫教你如何分證調理。
上火有虛實,虛火一般是某一臟腑陰虛,陰虛導致陽偏盛,所以出現上火的假象。此種上火宜補不宜消。
實火一般是“真火”,陽偏盛而陰不衰,此種上火宜消不宜補。那麼五臟上火如何分證調理呢?
一、心火心火有虛實,既中醫所講的“心陰虛”和“心火熾盛”。
心陰虛(心虛火)
症狀:心煩不寧,多夢,睡眠少,口乾舌燥,或經常長舌瘡,面紅,手足心熱,盜汗。
常用調理藥:天冬、麥冬、玉竹滋養心陰;玄蔘、生地滋腎養心;丹蔘、當歸補血養心;志遠、柏子仁養心寧神;酸棗仁、五味子斂心氣,寧心神。
心火熾盛(心實火)
症狀:心悸、煩熱躁動不安,多噩夢,面紅目赤,口乾苦,喜喝冷飲,口舌糜爛腫痛,小便黃有熾熱感,舌尖紅。
常用調理中藥:黃連、山梔、竹葉清心瀉火;當歸、生地補陰養血;甘草清熱瀉火,導熱下行。
二、肺火肺火中醫分虛實,既肺陰虛和氣火犯肺。
肺陰虛(肺虛火)
症狀:乾咳無痰,或者少痰而黏,嚴重者嚴重帶血,聲音嘶啞,口乾咽痛,潮熱盜汗,心煩失眠。
常用調理中藥:北沙蔘、麥冬、百合潤肺生津;天花粉、玉竹滋養肺胃,生津止渴;川貝母、桔梗清肺化痰。
氣火犯肺(肺實火)
症狀:咳嗆氣逆,甚則咳血,面赤咽乾,常感到痰滯咽喉,咳之難出,胸肋脹痛,口乾苦。
常用調理中藥:桑白皮潤肺清熱,下氣止咳;地骨皮、黃芩、知母清肺火;生甘草清熱潤肺止咳。
三、脾胃火脾胃之火一般在胃不在脾,根據虛實有胃陰虛和胃熱。
胃陰虛(脾胃虛火)
症狀:胃脘隱隱灼痛,嘈雜不舒,乾嘔,呃逆,口乾咽燥,小便短少,飢不欲食。
常用調理中藥:北沙蔘、麥冬、石斛、玉竹、花粉、蘆根滋養胃陰,生津止渴;白芍、甘草斂陰。
胃火熾盛(脾胃實火)
症狀:胃脘灼痛、拒按,口氣臭穢,牙齦紅腫疼痛,嚴重者化膿、潰爛,經常牙齦出血,喜冷飲,小便短黃。
常用調理中藥:黃連、黃芩、山梔、大黃清胃瀉火;生地黃、牡丹皮涼血清熱;知母清胃生津。
四、肝火肝火分虛實,有肝陰虛和肝火上炎。肝陰虛也稱肝血不足,調理以補血養肝為主。
肝陰虛(肝虛火)
症狀:頭痛眩暈,面部烘熱,兩目乾澀,虛煩失眠,口乾。
常用調理中藥:當歸、白芍、枸杞、首烏補血養肝;生地黃、熟地黃、女貞子、墨旱蓮滋養肝腎。
肝火上炎(肝實火)
症狀:頭痛眩暈,額部跳痛,耳鳴,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口乾,肋痛有灼熱感,嘔吐黃苦水,大便乾結。
常用調理中藥:龍膽草瀉肝經實火,除溼熱;黃芩、山梔清中焦之火。
五、腎火腎一般無實火,多是虛火。
症狀: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虛煩失眠,頭暈目眩,面紅,腰膝痠軟,口乾咽燥,小便發黃,便祕。
常用調理中藥:黃柏、知母清洩相火;熟地、山萸肉、山藥滋補腎陰;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壯骨;豬脊髓益精補髓。
上火有虛實之分,虛火需要補益,實火需要清洩,用反了對身體百害無一利,分清肝心脾肺腎五臟上火準確調理才是關鍵,除五臟之外,還有六腑的火氣,辯證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