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寶寶咳嗽又咳痰。痰,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每個人都會出現咳嗽咳痰的情況。帶寶寶去看醫生。醫生會問:“寶寶是乾咳還是有痰,咳嗽是白痰還是黃痰,寶寶咳嗽,痰能咳出來不?”
那痰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是由誰變來的呢?今天紅姑姑就帶你去看一看痰液的前世和今生。我們分別從中醫和西醫2個角度來了解一下痰液。
中醫來講
痰液的前身是我們體內正常的津液,來源於飲食,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它佈散於全身,其中津滲透浸潤於肌膚間,以溫養肌肉,充潤面板;液流行浸潤於骨節、臟腑、腦髓間,以滑利關節。血脈的津液,則是血液的基本成份。
津液的代謝,主要與脾、肺、腎等臟器的功能活動有關。脾臟負責生成,肺臟負責運送,而腎臟負責把帶有垃圾和不需要的津液排出體外。三者臟器相互協作,使津液維持動態平衡,從而維持人體正常功能。
而當我們的肺臟生病時,不能正常運送津液,津液積聚,停留時間過長,所以變壞,成為不能被人體利用的津液,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痰液。中醫就有了“脾為生痰之器,肺為貯痰之器”之說。
如果肺熱,那痰液就變得粘稠;如果肺寒則痰液就清稀。為了排出這些變壞的痰液,氣管就開始震動痰液,促進痰液排出,就產生了咳嗽。我們就有了肺熱咳嗽和肺寒咳嗽的概念。
怎樣才能快速消除痰液呢?中醫有句術語: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意思是寒病要用熱的藥物去治療;而熱病則要用寒的藥物去治療。咳嗽咳痰也不例外。黃粘痰屬於肺熱,要用複方鮮竹瀝液等清肺化痰的藥物,食療可以吃雪梨、橙子等清熱的食物;白清痰屬於肺寒,當然要用驅寒的藥,比如杏蘇止咳顆粒等溫肺的藥物,食療可以用些生薑、陳皮等熱性食物。
所以如果用錯了方法,不但咳嗽咳痰沒有減少,反而會加重。
從西醫角度來看,痰液又是怎麼來的呢?西醫痰液的前身則是我們體內正常的漿液。它是細胞生活的家園,由水、無機鹽、蛋白質等組成,裡邊含有氧氣、葡萄糖等營養物質,負責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當然也接收了細胞產生的代謝物。
我們支氣管的粘液腺及壁道細胞每天分泌大約100ml漿液,溼潤粘膜、粘附吸進的灰塵及微生物,隨後氣管細胞上的纖毛不斷運動,將氣管分泌的液體運輸到到咽候,隨著唾液吞嚥進胃腸道。
當氣管和支氣管受到病菌的損傷後,則分泌液會大量增加,纖毛來不及運走,漿液則與吸入的塵埃、以及一些病原菌等混合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痰液,痰液的顏色會隨著各種細菌、病原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這就是我們有時是黃痰,有時是綠痰的原因;由於漿液裡含有鈉離子,所以我們還會覺得痰液有一點鹹。
當然,我們也要想辦法讓痰液儘快消失。首先我們要讓痰液溶解、稀疏,所以要多喝水,吃乙醯半胱氨酸顆粒等藥物化痰,利於纖毛儘快運走;其次,我們還要用一些抗生素等消除引起痰液增多的病因。以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
今天就講這麼多,你對痰液有了新的認識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