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是一種運動性和位置性的幻覺。包括病人感到周圍物體旋轉或自覺本身在旋轉,發作時的特徵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甚至有噁心、嘔吐、冒冷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
腦袋在轉啊。驚為天人。
病因
1、周圍性眩暈(耳性眩暈):是指內耳前庭至前庭神經顱外段之間的病變所引起的眩暈。症狀重,病情輕。
2、中樞性眩暈(腦性眩暈):指前庭神經顱內段、前庭神經核及其纖維聯
系、小腦、大腦等的病變所引起的眩暈。症狀輕,病情重。
3、其他原因的眩暈:由高血壓、貧血、頸椎病、耳聾引起的眩暈。
症狀表現
1.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靜物旋轉。
2.一般性眩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
居家按摩
治療處方按揉百會穴,按壓大杼穴,推擦湧泉穴,按壓太沖穴。
按揉百會穴
取穴竅門:頭頂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取穴原理:可以激發和增加體內的陽氣,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且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絡,可較好地改善眩暈症狀。
按摩方法:用一隻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頭頂,用中指揉百會穴,其他兩指輔助,順時針轉36圈。
按壓大杼穴
取穴竅門: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督脈左右各旁開1.5寸處。
取穴原理:有強筋骨、清邪熱的作用,使氣血通暢,緩解眩暈及頭痛等症狀。
按摩方法:用兩手手指指腹端按壓或揉壓。
推擦湧泉穴
取穴入門:抬起腳,腳趾彎曲,前腳掌最凹陷處即是湧泉穴。
取穴原理:是常用急救穴,對眩暈症有較好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推擦湧泉穴1~3分鐘,至發熱為止。
按壓太沖穴
取穴竅門:在足背部,從第1、第2趾間沿第1蹠骨內側結合部凹陷處即是太沖穴。
取穴原理:有平肝洩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頭暈等症。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太沖穴1分鐘,以有酸、脹、痛感為度。
一間內第1蹠骨內側結合部凹陷處即是穴
取穴原理:有平肝洩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頭暈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壓太沖穴1分鐘,以有酸、脹、痛感為宜。
注意事項
1、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憂慮、緊張心理易加重自主神經功能的失調,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2、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患者平時生活工作宜注意安全,不要登高,不要在擁擠的馬路上及江河塘水邊騎車。
3、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可常食用魚、肉、蛋、蔬菜、水果等食物。
4、控制食鹽攝入量。
5、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精選小方
菊花葯枕
中藥材杭菊花
菊花能降壓,明目解毒,有緩解頭暈、頭痛、耳鳴目眩的作用。可將菊花做成藥枕,對肝陽火盛引致眩暈、失眠者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您經常眩暈,請您一定要留心,及早去醫院診治,以防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