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人體易受寒氣侵襲,加上乾燥空氣和霧霾的影響,容易出現喉嚨紅腫、嗓子疼、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系統的炎症,孩子更是其中的高發人群。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人會認為,既然發炎了,那就吃點頭孢、阿莫西林之類的藥“壓一壓”,甚至有些家長會這樣給孩子吃藥。如果您也是這樣認為,甚至還這樣做過,那就要注意了,您可能正在“吃錯藥”。消炎與抗菌,在許多人生活當中是一直被混為一談的。感冒喉嚨痛,吃消炎藥,面板有傷口了,還是消炎藥。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消炎藥,哪些才是消炎藥?
消炎藥
其實,消炎藥只是一種“俗稱”,消炎藥一般醫學上所指的具有解熱、鎮痛,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溼作用的藥物。抗炎藥抗的是炎症,而炎症是什麼,是一種病理現象,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可以是多種原因引起的,細菌感染只是其中一種原因。實際上,消炎藥主要針對的是非感染性炎症(無菌性炎症),是由抗原刺激、無創性外傷、自身免疫原因等非感染性因素導致的炎症,如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炎症。如布洛芬、洛索洛芬、潑尼鬆、甲強龍、地塞米松等。
抗菌藥
抗菌藥,顧名思義,就是抗細菌的藥物,對細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它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所以從定義上看,抗炎藥與抗菌藥物並沒有相關性。一個作用於致炎因子,一個作用於病原微生物。如果非要扯上關係,那就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炎症反應需要聯合使用抗菌藥物及抗炎藥。比如青黴素、阿莫西林、頭孢拉定、頭孢克洛(頭孢這一類太多)、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林黴素等。
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是指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殺滅或抑制病原體作用的一類物質,例如常見的鏈黴素、頭孢菌素和青黴素等。
抗菌藥物包含抗生素(即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和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藥物,抗菌藥物對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但是對病毒感染,如秋冬病毒性流感無效。
總之,此三者非同一類藥品,把抗菌藥物、抗生素稱作消炎藥是非常不準確的。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中,只有細菌感染才用抗菌藥,而消炎藥是不殺細菌的,但可以減輕一些炎症的表現,所以有時需要合用。 對於非感染性的炎症的機體組織功能障礙,我們不需要使用抗菌藥,僅需要使用抗炎藥來治療。 比如關節炎,我們可以選擇布洛芬來止痛消炎;過敏性鼻炎,我們可以選擇激素類鼻噴霧劑來緩解症狀,哮喘可以用吸入性激素來緩解症狀。
消炎藥和抗菌藥是不同的兩類藥物。人們通常所用的抗菌藥不是直接針對炎症來發揮作用的,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各類細菌,有的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有的則能殺滅病原菌。我們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藥。但感冒發燒要區分情況、區別對待,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就需要使用抗菌藥;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就可能僅需要對症處理或吃抗病毒藥。如果經病原學檢查,結果依然尚不明確,這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考慮聯合用藥。特別是在發熱原因不明的情況下更要注意,以免臨床症狀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檢出,延誤正確診斷與治療。
如果必須服用抗菌藥物,如何合理、安全用藥
抗菌藥物的使用應遵循合理用藥原則: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階的就不用高階的,能用一種藥解決問題就不聯合用藥,輕度感染時能口服用藥就不用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處方藥必須由醫生開具,一旦開始服藥,就應遵循醫囑,切勿隨意停藥或增減藥量,否則會導致血藥濃度達不到有效水平,細菌迅速繁殖,導致治療失敗、感染復發和細菌耐藥。
廣譜、窄譜抗菌藥物,哪個副作用小
簡單理解,廣譜意味著抗菌藥物所能覆蓋的細菌種類較多,地毯式殺菌,即為廣;窄譜意味著抗菌藥物所能覆蓋的細菌種類較少,精準對症殺菌,即為窄。
在選擇抗菌藥物時,需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根據感染細菌種類、藥敏試驗結果和感染部位來合理用藥,首選針對性強、窄譜、安全性好的抗菌藥物。在病原學結果未出前,也可以根據病人體質、症狀、血常規和影像結果等進行經驗性用藥,等病原學結果出來後再調整。每一種抗菌藥物的副作用各不相同,和窄譜、廣譜無關。
抗生素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 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及血、尿常規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以及經病原檢查確診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徵應用抗菌藥物。缺乏細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證據,診斷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無指徵應用抗菌藥物。
二、儘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
三、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
四、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應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
濫用抗菌藥物的危害
濫用抗菌藥物可能導致菌群失調、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肝腎功能損害、細菌耐藥增加、二重感染甚至嚴重者會延誤病情導致死亡。
老人、小孩和孕婦要合理用藥
老年人的組織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變,免疫功能下降,罹患感染應用抗菌藥物時,老年人腎功能呈生理性減退、藥物自腎排出減少,可導致藥物在體內積蓄,血藥濃度增高,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因此老年患者要適量或減量給藥。
小兒患者在應用抗菌藥物時應注意,氨基糖苷類有明顯耳、腎毒性,小兒患者應避免應用,小兒患者僅在有明確指徵時方可選用,在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不良反應,個體化給藥。
妊娠期抗菌藥物的應用需考慮藥物對母體和胎兒兩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