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3號病房的老太太還是沒拿定主意,“切”,還是“不切”?

早上8點,開完例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甲乳外科主任劉仁斌開始查房。老太太已經住進來2天了 ,前幾天在外院做過組織活檢,屬小灶原位癌呈微浸潤生長改變,其患側乳房屬於可切可不切的範圍,她還在考慮。

保乳手術範圍較小,但復發機率較全乳切除高、需術後放療;切乳手術創傷較大,但復發機率相對較低、影響體型外觀。雖然已經60多歲,但切除乳房,也讓老太太輾轉反側,茶飯不思。為此,老伴、兒子、兒媳論戰了好幾天,還沒個結果。

劉仁斌主任已經詳細瞭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切乳與保乳手術在現代醫學上都是正確的手術方式的選擇,我們需要病人及家屬在全面瞭解病情的基礎上自行決定並簽署手術同意書。許多 患者在不瞭解保乳與切乳的利弊情況下,以為切除整個乳房才是最安全可靠的治療辦法而不加思索地堅持全乳切除,其實有較多患者是可以保留乳房外形而維持女性的美麗體型,同樣也保持身體健康。

“只有早檢查,早發現,保乳的成功率才會越高……”病房裡,前來準備乳腺手術的女性 ,年齡集中在40—60歲,少有年輕女性前來檢查。

經過實地觀察,每週一的下午兩點半開始,是他的門診時間,一對來自廣東某縣農村的夫婦找到了劉仁斌。妻子的乳腺上已經有了腫塊,偶發性疼痛已有好幾個月。劉仁斌聽完,建議她住院做個組織活檢,以便確認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

住院一次加上乳腺組織活檢,大概需要三千餘元,夫妻倆顯得有些侷促,儘管B超上顯示乳房內的“異物”已經很明顯,因為身上只帶了一千多元,這對夫妻商量了一下,丈夫決定過幾天回家拿了錢再來,以免妻子一個人在醫院無人陪伴。

劉仁斌沒想到的是,這位丈夫悄悄地耍了個“小伎倆”,陪同妻子出了診室後幾分鐘,他折返回門診室,私下裡偷偷問醫生:“大夫,我的妻子會不會是乳腺癌......”

身為中山三院甲乳外科主任,劉仁斌名氣大,許多病人慕名而來,每週出門診兩次(週一下午、週三下午),每次門診限掛號40人,但實際上劉仁斌每次需看40-50多個病人,趁著護士叫號的時間,他連忙喝口水潤潤喉嚨,繼續替病人看診。

值得注意的是,在來來往往的這些病人中,小於四十歲的鳳毛麟角,難道40歲以下的女性真的就與乳腺癌無關嗎?

劉仁斌主任指出,我國乳腺癌早期發現率比較低,乳腺科醫生接診的病人大部分已到中期 ,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40歲-50歲。40歲以上的美國婦女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由於大量的乳腺癌被早期發現,高達70%—80%的美國患者可以採用保留乳房的乳癌手術,而乳癌普查在我國婦女中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因此劉仁斌主任建議,35歲以下女性,每年做一次體檢或乳腺B超檢查;40歲以上女性,在體檢與B超的基礎上可做鉬鈀X射線檢查,診斷率達90%。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應熟練地掌握對乳房的自我觸診,發現腫塊和異常增生後及時就診。

30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冬日早晨為什麼如此難以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