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說是把“豪爽”這個詞體現的淋漓盡致。可你知道嗎?這種“豪爽”的背後是有講究的,怎麼吃肉才健康呢,得符合個人的情況,牛肉、羊肉、豬肉這三種肉類大有不同。那麼我們就看看古今醫生都怎麼理解這三類肉。
牛肉根據古籍《名醫別錄》記載,水牛肉的“四氣五味”是甘、涼;黃牛肉的“四氣五味”是甘、溫。兩者都有“補脾胃、補氣血、強筋骨”的作用。
《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牛肉能“安中益氣、養脾胃,補虛壯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溼氣”。
中醫認為,牛肉可用於調理因體虛所致的羸弱,改善脾虛引起的腹脹、水腫,還對腰膝痠軟和消渴病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其營養成分雖因牛的種類、生長地區以及肉的部位不同而異,但大體上每100克牛肉含有蛋白質20克左右,脂肪10克左右。
牛肉富含肌氨酸、卡尼丁,能有效的補充三磷腺苷,從而促進脂肪的代謝,所產生的氨基酸能增長肌肉,增強肌肉力量。
另外牛肉中富含維生素B6,能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與合成,增強免疫力。
牛肉雖好,但是體內有實熱者慎用,也不可多食,以免消化不良;牛肉還不可與紅糖、鯰魚、田螺等同食;牛肉與中藥牛膝、仙茅不可同用。
豬肉根據《本草經集註》中記載,豬肉的“四氣五味”是甘、微寒。有“養腎滋陰,益氣養血,消腫”的作用。可應用於脾胃虛弱,羸瘦等。
現代研究發現,豬肉肥瘦之分成分不同,瘦肉和肥肉分別含有水分53%、6%,蛋白質16.7%、2.2%,脂肪28.8%、90.8%,每100克中,鈣的含量分別是71毫克與1毫克。
豬肉的維生素B1含量是牛肉的4倍多,是羊肉和雞肉的5倍多。維生素B1與神經系統的功能關係密切,能改善產後抑鬱的症狀,還能消除人體疲勞。
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對於溼熱、痰滯內蘊者慎用。
羊肉羊肉與牛肉、豬肉不同,豬牛肉屬於涼性,羊肉屬熱性。根據《本草經集註》記載,羊肉有“健脾溫中,補益腎臟,益氣養血,助陽氣”的作用。常用於調理虛勞、腰膝痠軟以及產後虛寒引起的腹痛。
現代研究發現,羊肉的成分雖與品種、飼養方式、部位等因素有關,但大體來說瘦肉中含有水分68%,蛋白質17.3%,脂肪13.6%。
羊肉所含有的細胞色素C是細胞呼吸啟用劑,有改善組織缺氧的作用;羊肉的膽固醇含量較低,引起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概率相對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孕婦不可多食羊肉;有外感風、暑、溼、燥、寒是禁食羊肉;有宿熱者忌用。
豬牛羊肉雖有一定的偏性,適合食療,但其作用表現不是很明顯,還需要配合其它調理共同達到養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