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疰夏,是中醫特有的病名,又被叫做苦夏,是炎熱夏季的一種常見病。主要是由於天氣的暑熱和體質的虛弱所引起的病症,是因為體虛者中氣不足後,感受暑熱之氣所致。入夏後,天暑下迫,地溼上蒸,體內溼熱過重,脾胃、心肺一時無法適應,調整不過來,大多是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加之,夏季氣候炎熱,人們大量出汗,汗液帶走了很多水及鹽分,使身體的電解質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現了渾身痠懶無力等症狀。另外,人們吃進的食物,在胃腸道里消化、分解和吸收,這個過程中,胃腸壁黏膜血管擴張,需要的血液也相應多一些。但是由於天氣悶熱,表皮的汗腺發生排汗,使面板的血管擴張,這時面板所需要的血液也相對要多一些。這樣一來,胃腸壁黏膜血管的血液量就相對缺乏,胃液、胃酸的分泌也隨之減少,會影食慾和消化。

疰夏多發於體質或脾胃較弱的老人和小孩,兒童最容易疰夏,因為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及汗液排洩功能遠不如成人,特別要當心。同時,女性發病高於男性,年輕女性發病也不小。疰夏了,人會感覺疲倦無力、噁心胸悶、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失眠多夢、飲食不佳、持續低燒,無肉不歡的“食肉族”現在看到肉就覺得噁心,白白胖胖的人一下子變得精瘦精瘦,拍片驗血,都查不出什麼毛病。少數女性病人還會伴有月經不調、白帶增多、腰痠、浮腫等症狀。這些症狀,到了秋天,不藥而癒,第二年夏天,照樣復發。

對於疰夏的治療,我們要從多方面著手,但是,重點是注意脾胃,同時,配合體質鍛鍊和合理的作息習慣。

飲食

保持夏季養陽的飲食原則,健脾利溼,宜採用淡補、清補原料,如番茄、豆腐、小米、瓠瓜、綠豆、胡蘿蔔、茄子、鴨子、鯽魚、鵪鶉等。忌食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飲物。

每年夏天都會“疰夏”的人,可以在立夏之前,用黨蔘、扁豆、麥冬、當歸、陳皮、青皮、甘草、砂仁、神曲煎湯,一日兩次服用,連續服用一週左右,能有效預防“疰夏”。而已經發生“疰夏”的人,在食物選擇上也要因人而異,體質偏實的人選清暑益氣的食物,年老體弱的人則應選益氣養陰的食物。

睡眠

夏天晝長夜短,遵循《內經》“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之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保持情緒樂觀,參加多種活動,起床不可太晚,吃過中飯,可補充睡眠午休一會。

睡覺時,不要對著電扇或空調出風口直吹,天熱面板毛孔舒張,邪氣通過毛孔長驅直入,容易感冒著涼。

鍛鍊

不要懼怕高溫,不要懼怕流汗,到戶外跳跳健美操、游泳、跑步、跳舞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改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對調節植物神經和體溫都大有裨益。

食療

介紹幾款消暑料理,既健康又美味,健脾養胃,對解除“疰夏”很有幫助,不妨一試。

黨蔘茯苓白朮鯽魚湯

原料:鯽魚一條,約250克,黨蔘、茯苓、白朮各10克,生薑10克、甘草3克、精鹽1.5克。

方法:黨蔘、茯苓、白朮、甘草煎煮取備用,鯽魚去鱗去內臟,用油煸一下,兩面翻一下,加入料酒、蔥 、鹽、姜,放入適量水煮沸後與中藥同煮,加入調味品,還可適當加入胡椒粉調味。

作用:功效健脾益氣,燥溼養胃。

要提醒的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光吃湯不吃肉,是不能全補。因為蛋白質到一定溫度後凝固了,很難融入水中,水中最多隻有50%,不吃肉營養很浪費,因此食用此湯時,應同魚肉一起吃。

枸杞茄子黑魚丁

原料:茄子250克,黑魚500克,枸杞子15至20克。

方法:茄子用油煸炒一下,黑魚去骨切成小粒狀,加入料酒、鹽、味精、芡粉拌勻,拿油煸炒備用,茄子快熟時與魚丁混合炒勻,枸杞子先用溫水浸泡,起鍋前5分鐘放入。

作用:枸杞清涼明目養肝。此款料理具有健脾開胃、助運利溼、補肝益腎的功效。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小寒節氣之當歸生薑燉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