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經常將寒與溼連在一起,認為寒溼就是同一個東西,因此,驅寒和除溼,很多時候也往往不分。
實際上,在中醫看來,寒溼(溼寒)是一種病,溼氣遇寒而成溼寒(寒溼),而寒與溼則是中醫外淫六氣裡面的兩種,因此,寒溼在中醫裡面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在此,科普一下中醫所謂的六淫: 六淫,即風、寒、暑、溼、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也稱為"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人體是無害的。
因為不管是風、寒、火、暑、溼、燥,都是很常見的,但是當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過劇的暴熱、暴冷),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發生疾病。這種情況下的六氣,便稱為"六淫"。
淫有太過和浸淫的含意,由於六淫是不正之氣,所以又稱其為"六邪"。是屬於外感病的一類致病因素。
寒與溼都是六淫,因此在中醫裡面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01寒溼症狀不同總的來說,寒溼症狀不同,主要體現在:
溼氣存於體內多表現為身體困重,精神疲乏,頭昏發矇等。
體寒是身體內有寒氣,包括脾胃虛寒或者肝腎陽虛,以身體怕冷為主要表現。
在六淫之中,中醫最大就是溼,為什麼呢?因為溼氣最容易滲透,也最容易和別的邪氣狼狽為奸,結合成更為嚴重的問題。
例如:溼氣遇到寒,便成為寒溼;溼氣遇到熱,便成為溼熱,遇到風則成為風溼。
所以,溼氣不除,就會越來越複雜,溼氣最終由表面面板滲透到內臟,嚴重者還會形成心臟病!
02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溼氣?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以上幾種方法,大家大可以看看,如果體內有溼氣,應該及早除去,免得溼氣為害體內!
03寒氣的症狀寒為陰邪,易傷陽氣:
寒邪屬於陰邪,最易損傷人體的陽氣, 陽氣受損,溫煦作用減弱 ,全身或區域性會出現功能減退的寒象。寒邪襲表,衛陽被遏,則出現惡寒;寒邪直中,侵襲脾胃,則中陽受損,或傷及腎陽,會出現畏寒、肢冷、腹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長等症狀。
寒性凝滯,主痛:
“凝滯”是指凝結、阻滯不通。人體的氣血執行不息,暢通無阻,全賴於陽氣的溫煦、推動。寒邪具有凝結、阻滯的特性。寒邪侵犯人體或陰寒內盛,導致陽氣不振,往往會使經脈氣血凝結阻滯,不通則痛,出現各種疼痛症狀。如寒邪外束肌表,則周身疼痛;如上焦陽虛,陰寒阻遏胸陽,可出現胸痺、心痛;中焦脾胃陽虛,可造成胃脘痛、腹痛、洩瀉;下焦腎陽不足,會出現腰膝冷痛、精寒不育等。‘寒痺’以關節冷痛為主,故稱“痺痛”,這類疼痛的特點是遇寒加重,得熱減輕。
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縮牽引之意。寒邪侵犯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閉塞,衛陽被遏制不得宣洩,可見惡寒發熱無汗、脈緊等症狀;寒邪客於經絡關節,則筋脈、經絡收引,出現筋肉拘急痙攣,筋脈關節屈伸不利、拘攣作痛等症狀。
1按足三裡穴祛溼,可以按足三裡穴,有助於運化水溼。取足三裡穴,也就是俗稱的“老母雞穴”,握拳輕釦兩百下,以略感酸脹為度,早晚各一次,可以達到調和營衛之氣的作用。
2脾經上的「祛溼方」「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而脾主運溼,所以祛溼的關鍵在於健脾。這是一招不吃藥而健脾祛溼的方法:
用手指從三陰交穴處開始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反覆地推。推過程中去找最痛的點,把它推到不疼了,脾經就通暢了。每天堅持做不僅健脾利溼,還能減肥美容。
注:若非醫生操作,孕婦慎按三陰交。
3祛溼大穴——承山承山穴是祛溼大穴。溼氣重的人按承山穴,酸脹痛感會非常明顯。因溼重而常感睏倦時,承山一按就能醒神了。按揉承山幾分鐘,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表示膀胱經上的陽氣被激發,正在排出溼氣。
【方法】
①如果你的床沿有一定硬度,可以躺在床上,將承山穴剛好放到床沿的位置,來回轉動小腿,或抬腿自由落下即可敲擊按摩到承山穴。
②站立,用腳跟敲擊另一側的承山穴。或用按摩錘敲打承山穴。
注:以上方法任選其一即可,每天5~10分鐘,最佳時段是下午三點到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