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為什麼會生病?人是自然之選,萬物之靈,那為什麼在匆匆幾十年的時間裡,要不斷受疾病的困擾?

對此,我想說,人生來本無病。

人活著,正常狀態下,就是無病的。

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體內開始出現了致病的溫床。於是,就好似細菌得到了適當的溫度和溼度,疾病就開始萌芽、生長,直至置我們於死地。

致病的溫床,是什麼?

或是淤血,或是氣滯,或是痰溼,或是邪火……

今天,講一則醫案故事。我們來體會一句話:“溼氣一退,雜病無蹤”。溼氣,就是病的溫床。

這則醫案故事,源於國醫教父丁甘仁。

這個人,生於1866年2月,卒於1926年8月。他之所以被稱為是“國醫教父”,源於他在中醫教育事業上的卓越貢獻。史載,此人在上海曾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後來又創辦女子中醫專門學校,吸引了當時全國各地的中醫人才前來學習、進修。一時間,上海,成為我國近代中醫發展的朝聖之地。

為了讓前來學習的人有用武之地,丁甘仁還在上海創辦了兩所中醫院,成為中醫學生的實習之地。

丁甘仁桃李滿天下。程門雪、黃文東、章次公、秦伯未……這些中醫史上響噹噹的人物,都是他的學生。

丁甘仁還創辦了“國醫學會”。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範圍內的中醫人專業組織,開了時代先河。由丁甘仁所創辦的慈善、醫療機構,更是繁多。

而丁甘仁自己的醫術,也是非常了得。尤其是對《傷寒》、《金匱》的研讀和實踐,達到了當時中醫學界的最高水平。

有這麼一次,丁甘仁接待一個患者。

此人什麼毛病呢?就是胸痺、心痛。一疼起來,後背跟著一起疼。這一聽,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冠心病、心絞痛。其脈象,也是弦澀脈。

由此可見,這個人的問題,很可能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痺了。但是,患者按照這樣的思路來調治,沒啥效果。

無奈之下,這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慕名來到上海,專門就要請教丁甘仁。

丁甘仁接待了這個患者。病人看到丁甘仁堅毅的目光,心中立刻就有底了。而在丁甘仁身後,還懸掛著一副牌匾——“博施濟眾”。這是孫中山以“大總統”的名義,專門提寫的。

結果,患者的一番話,讓丁甘仁倍感意外。這就是,患者吃東西以後,容易胃脹,似乎是不消化,梗阻在腹中。難受的時候,還有嘔惡之感。

結合患者白膩的舌苔,丁甘仁立刻產生了一個思路。他把這個思路寫在醫案裡,這就是:“寒客中焦,厥氣上逆,犯胃貫膈,濁陰閉塞”。

接著,他開了一張方子。藥味和用量,都有所記載。我們可以窺見全貌——

瓜蔞皮,薤白,半夏,茯苓,枳實,陳皮,蔻殼,砂仁,厚朴,生薑,香櫞皮,神曲。

結果,患者用藥以後,症狀很快得到控制。胸前疼痛脹悶之感消失了,而且飲食有所恢復。

患者康復返鄉之日,還特別向丁甘仁道謝。沒成想,丁甘仁樂善好施,還贈送了患者不少藥材,留作日後鞏固之用。你看,這個患者,舌苔白膩。白膩苔說明什麼?說明有痰溼,對不對?

有痰溼的人,多有脾胃不佳的問題。脾虛,運化失常,才有痰溼。

那麼,這個人的脾胃好不好呢?答案是不好。因為丁甘仁在詢問患者的時候,就發現了,此人吃東西“梗脹”,甚至嘔吐。

這是一個關鍵資訊,提示我們此人的脾胃之氣失常。胃脹,這基本等同於胃脹了。嘔吐,更是胃氣不降的寫照。胃氣不降,為啥?因為脾的運化失常。脾虛,不升,所以胃氣不降。

由此,問題就出來了:患者的根本問題,在於脾虛有溼。痰溼之邪作為陰濁之氣,會往上返。這一返,不但令患者嘔惡難食,更令心胸清陽之地被痰濁阻滯,這就形成了頑固的胸悶心痛。

這一切,用丁甘仁的話講,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一句:“寒客中焦,厥氣上逆,犯胃貫膈,濁陰閉塞”。

這裡頭,瓜蔞皮、薤白、半夏,這是張仲景的瓜蔞薤白半夏湯。其中,瓜蔞滌痰,薤白通胸陽,半夏燥溼化痰。三者配合,對痰溼阻滯心胸所致的冠心病、心絞痛,是有治療作用的。這個在中醫行當中,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但是,這些,還只是治標。要想治本,就必須從健脾入手,化中焦之溼。所以,丁甘仁用了茯苓,枳實,陳皮,蔻殼,砂仁,厚朴,生薑,香櫞皮,神曲。其中,茯苓健脾利溼,枳實、陳皮、厚朴行氣祛溼,蔻殼、砂仁、生薑溫中化溼,神曲消積健脾、香櫞皮理氣暢中。這樣的配伍,可以說用了各種手段,來化解中焦寒溼陰邪,可謂力大勢沉。

如此一來,中焦溼邪化散,上焦陰濁退去,心胸清陽之地得以恢復,脾胃升降之機如初,病人的問題,當然就解決了。

通俗的話講,患者的痰溼陰濁褪去了,疾病的溫床不見了,雜病也就跟著無影無蹤了。

因此,我們一定要避免痰溼陰濁的產生。為此,就該適當鍛鍊身體,節制飲食。這是最主要的兩個渠道,是我們要貫徹一輩子的養生要點。

文中所述丁甘仁的醫案,我個人覺得,適合中焦脾虛有溼、運化失常,同時又心臟不好的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對此該用心體會。它雖然是將近一百多年前年的驗案和醫方,但是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依然有借鑑意義。非專業讀者,不妨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科學加減,取其精華,學為己用。

9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生病不一定是壞事:20多歲時體弱多病,中老年可能越來越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