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經濟發展飛速,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健康話題,認可“不治已病治未病”這樣的理念。而在健康話題中最重的就是飲食了。民以食為天,還有個諺語這樣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在飲食方面,我們都聽過類似的一句話,叫“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也有人說“早吃少,午吃飽,晚吃好”。當然,少,好,飽,有很多種搭配,也有其分別的合理解釋。
先來看看常見的兩種觀點的利弊:
1、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
認可這個觀點的人,站在中老年人的角度多一些。
早吃好:早上要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東西。雞蛋,豆漿,牛奶等等。因為睡了一夜,人體很需 要補充,會吸收好一些。
午吃飽:認為中午很重要,工作了一上午肯定是餓了,下午還要工作到晚上才能吃晚飯。
晚吃少:普遍認為晚上吃得太多,不易吸收消化。會給身體帶來負擔,而且在老年人吃太多,確 實有害。
這種觀點的側重點就是“晚吃少”。弊端是對於青壯年來說,午夜很容易餓。如果第二天早上還不能吃飽的話,可以說一天時間裡有12-16個小時處於低糖供應水準。也就是半飢餓狀態。
2、早吃少,午吃飽,晚吃好
認可這個觀點的人,站在青、中年人的角度更多一些。
早吃少:很多人工作比較繁忙,早上如果能多睡一會兒是再好不過的了。心理上來說,早上也沒 有什麼食慾,也並不餓,但是為了身體健康,還是要吃一點;早上消化系統比較弱,吃 太多,一定不舒服。
午吃飽:這個和第一種觀點的解釋一樣。
晚吃好:工作了一天,很辛苦。晚上食慾很好,覺得這時候是身體吸收最好的時間段,大魚大肉 都沒什麼問題。而且很多聚會都在這個時間。即使不吃大魚大肉,也吃一些高營養的比 較好。
這種觀點的側重點是“早吃少”。但食慾問題,並不是生理上我們就這樣。而是因為習慣。當你習慣晚上吃太多高營養的東西,那一定會影響第二天早上的食慾。反過來,如果晚餐沒有吃的話,早上一定會餓。所以,實際上來看,並不是早吃少適合你,而是你的習慣導致你早上吃不多。
3、我提議是:早吃飽,午吃少,晚吃好。
側重點是青、少、中年。老年人也可以參考,根據個人情況借鑑。
早吃飽:一整夜我們空著肚子,早上起來一杯熱水可以直接到達腸子。如果不吃飽一些,上午很 容易就餓了。有多少次我們體會過,中午前就餓得肚子翻騰。所以早上一定要吃飽(吃 飽,不是吃撐)。如果早上實在沒食慾,那就把晚飯改一下,就好了。
午吃少:午飯並不是給全天供能。早飯是給上午供能,而午飯是給下午供能。用上班的時間來 算,8點正式開始工作到11點30休息,實際只有3個半小時。然後又去吃了很多,那下 午的時間,就變成了消化系統最忙時間段,很多人應該深有體會,中午飯後,下午就特 別困。
晚吃好:我並不贊同晚上必須要大魚大肉。即使要吃也要把重點放在“好”,而不是“飽”。許多老年 人每天兩頓飯,早上也是吃的很少,下午4點左右才算正式吃飯。晚餐(一天正餐的最後 一餐),不能吃的太晚。但一定要吃的營養。
詳解:
a、晚餐後距離睡覺還有4-5個小時,而睡覺還有8-9個小時。
算下來一天24個小時,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就靠這一餐。這一餐我們活動比較少,不用吃得很飽。但一定要有營養支撐。所謂營養就是各種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食物。而且是易消化吸收的。
b、睡眠的過程,身體的細胞開始修復。
體力勞動工作還有體育運動,健身愛好者們,肌肉開始修復,增長。
科學家發現,孩子的成長,晚上是白天的3倍(參考)。
熬夜是面板最大敵人,普遍認為睡眠是對身體最好的保健。
睡眠中的各種修復過程,需要營養。如果不吃飯,那晚上靠什麼來修復身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