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介紹溼邪前,潤邦之家小潤想提醒大家,我們先不要談“溼”色變,雖然市面上許多祛溼產品,但不要盲目跟風,沒有溼就不要服用祛溼產品,我們要知道“溼”本是自然界的六氣之一,本身是對人體有益的,有滋陰效果,是因為太過,才變成了六邪,侵襲人體。

溼性類水,水性是偏冷的,這是溼邪為陰邪的原因之一。

溼邪為陰邪,容易阻滯氣機,簡單講就是容易妨礙人體氣的流動。人體裡面的水液跟氣是什麼關係,氣行即水行,但不要理解為一股氣推著一股水走,沒有那麼直觀。

人體中水分或是水液跟氣的關係,《黃帝內經》提到過說有一點像霧露狀,半氣態半液態。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所謂溼,按照現代人的觀念,有一點像體內的水分子多了呈離散狀態。當這個霧露狀的東西,水分子的比重大了,氣的執行一定是流暢度減慢的,即氣滯,氣滯的表現——脹。

凡是溼邪停留的地方,除了溼本來的症狀之外,很容易出現區域性的脹悶感,這就是易阻滯氣機。這也反過來提醒我們,治療溼病的時候,要加上行氣。

如果是行氣藥,不需要幾味袪溼藥加幾味行氣藥,因為有的行氣藥本來就能袪溼,有的袪溼藥本來就能行氣。像陳皮、白豆蔻、砂仁這些藥物是袪溼跟行氣都兼備的。

寒邪容易傷陽,溼邪也容易傷陽,兩者有什麼區別?

可以這樣理解:寒邪傷陽,傷得比較厲害,同時不分部位,什麼地方都可以傷。溼邪傷陽,一般是選擇性的,最容易傷的臟腑是脾。

脾喜燥惡溼,簡單說就是脾對溼特別敏感,特別害怕,所以溼邪容易傷脾陽。陽氣代表功能,脾陽一受損,脾的功能就下降,就容易出現腹脹、不想吃飯、大便爛(黏)。

溼性重濁

重:意思是沉重。只要人體出現了全身或是區域性的沉重感,中醫都算溼邪。

因為溼性類水,水的比重比較大。比如關節痛,假如是遊走性的,中醫叫作風痺;假如關節痛不是遊走性的,而是有沉重感,於雨天加重,中醫叫作溼痺,因為有沉重的感覺。

有時候病人的主述是很模稜兩可,比如他說老師我很疲倦,很多人可能會誤會,直接把疲倦當作了氣虛。

這不一定對,因為疲倦感其實有兩種,一種是無力感,一種是沉重感。假如疲倦是無力感,一般是偏氣虛;假如疲倦是偏沉重感,一般就偏溼。可能有人說,我分不清楚,好像有一點無力感,又有一點沉重感,那算什麼?其實很簡單,可以判斷為氣虛夾溼。

排便到了最後,有一點拉不乾淨的感覺,拉完又想拉,肛門有重墜感,便是有溼。

溼性黏滯

黏:黏膩,是指症狀的黏膩性。婦女的帶下量多,這個帶下通常是具有黏膩性,也有渾濁性,符合濁和黏。

男子的慢性前列腺炎,小便到了最後,會帶一點黏液,這種黏液的黏也是溼。大便擦不乾淨,很廢紙的黏算溼。更嚴重的,就是裡急後重,拉完又想拉,拉不乾淨的。早上起來眼屎很多,眼屎是黏性的,這是溼邪。

面部有油垢感,油垢的感覺是黏的,是溼。頭髮是油性,屬溼。我們可以自己對照一下,凡是分泌物、排洩物是渾濁的,通通都可以用溼來命名,或是用溼來概括。

滯:是指病程的長綿性。只要病帶了溼滯,這個病的週期就比較長。病的週期比較長,跟黏滯也有關聯,就是黏乎乎的,不只是指症狀黏乎乎,連整個病程也是黏乎乎的,這是溼邪的特徵。

溼性趨下,易襲陰位

易襲陰位:簡單理解就是水往低處流。上面列舉的很多症狀,要麼是小便,要麼是大便,要麼就是外生殖器,要麼就是一些隱蔽的部位,所以溼邪為陰邪,易襲陰位。

溼性趨下:指的是致病有往下走的特徵,這可以跟風邪相鑑別。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因為易襲陽位;而傷於溼者下先受之,因為易襲陰位。

注意,以上講的溼是外感六淫的外溼,人體還有一種溼叫作內溼——脾虛。

脾的一個功能是執行水溼,當脾虛,脾功能下降的時候,一樣可以產生內在的水溼痰飲。只要是內溼,就是脾虛生溼,它的表現就是脾虛的表現+重濁黏滯趨下,且這個溼是從內而生的,而不是從外而感的。

脾怕溼困

中醫講的脾可不止是西醫講的器官。中醫講脾,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作用,脾主四肢,脾主運化。

醫講脾主運化,運化什麼?水和谷。把水和谷進行了運化之後才能輸布到全身。

代謝功能弱了,運化功能差了,就會有一些溼在體記憶體在。所以說我們講脾氣不足的時候,運化功能差了,造成了溼盛,停留過久可以有溼熱產生。

如何自測,有沒有溼氣?▼

舌頭自然伸出來,這個時候要看舌苔。

第一點看是薄還是厚,有的人舌苔像新鮮的葡萄上面一層白的霜,那就是薄的。

如果舌苔顏色不白,反而呈黃厚膩樣,那麼就出問題了。而我們今天說的痰溼,往往會發現舌苔厚了,嘴裡面發黏,就好像有絲兒似的,就是感覺黏糊糊的那樣子,那麼這個時候我告訴你,體內80%就已經有痰溼了。

還有一點,自己早晨起來的大便是不是比較的黏,中醫管這種比較黏的大便就叫做溏,如果您已經有了這樣症狀的其中幾點的話,那麼痰溼已經找上你了。

拓展閱讀

陰陵泉

健脾祛溼第一穴

陰陵泉穴屬於脾經上特別好的健脾利溼,消腫利尿的穴位。我們很多人走路逛街多的時候,往往會感覺自己的腿會比較沉,有點脹、酸,這個時候就拍陰陵泉吧!

腿外側為陽,內側為陰,那我們講的脾經屬於中醫當中陰這條經絡,所以它一定是循行於我們小腿內側這條線上,“陵”就是丘陵,那麼接下來“泉”泉水,有水的地方一定有窪有坑,所以這個地方在小腿內側。

取穴方法:仰臥或正坐的姿勢為宜,脛骨內側髁後下方45度凹陷處就是陰陵泉穴位的位置。

按摩方法: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兩手拇指按壓在兩側陰陵泉上,按而揉之,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併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維持一定力度,用拇指對區域性肌肉進行左右彈撥。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日2-3次。

懸灸方法: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約3cm處,使區域性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區域性潮紅為度。每日1-2次。

隱白

健脾祛溼第二穴

隱白穴首先定位是腳,以大腳趾指甲蓋的邊緣做一條橫線,然後以指甲蓋的內測做一條豎線,橫線跟豎線交叉點。用你拇指的指尖的位置,點在這個位置,揉或者按壓,或者藉助於家裡面的棉籤按壓,每次五分鐘。脾虛,睡覺容易流口水的朋友,也要常按壓這個穴位。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有痛風的人,要少吃這7種蔬菜,若管不住嘴,用秋水仙鹼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