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食物放入口中的那一刻起,咀嚼就變成了吃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事。充分的咀嚼是最基本的條件,這樣身體才能充分處理食物。未經充分咀嚼的食物,滑入胃裡後,沒有機會讓消化系統充分處理,如此便成為負擔,因為這樣的食物會腐爛,進而損傷消化道。
胃是身體消化系統上的第二個中心。胃要接收的是已經充分處理好的食物,那就是,經過充分磨碎,與唾液充分混合,進行初步消化的食物。假如任一過程被略掉,胃都無法完全行使其功能。
然後這未經充分處理的食物從胃進入十二指腸。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排洩。因為消化並不徹底,身體排出的物質也是未被充分處理的。假如吃進去的食物不被充分咀嚼,並充分與唾液混合的話,身體便無法從中吸收它能夠吸收的。腐爛也是必然。這便是造成身體患病及老化的原因之一。
咀嚼這個動作雖然簡單,對全身卻有大影響。假如你想比較看看是否如此,也很簡單。有一天時間,儘量不經咀嚼就把食物吞下去。休息幾天,身體復原後,吃東西再進行充分咀嚼。現在,對比一下前後身體狀況、感受及排洩物形狀,你的疑問便會一掃而光。
怎樣才算是充分咀嚼?
在嚥下食物之前,食物首先必須要經過咀嚼,儘量把食物嚼成液體狀,而且味道必須要改變。比如,你要是吃麵包,在嚥下之前,至少需要三分鐘連續咀嚼,這樣咬下來的麵包變成液體狀,而且這種液體與之前咬下來的麵包味道不同。
假如味道變得不好,這說明身體不需要這種食物。那麼,二話不說,把嘴裡的東西吐出來。身體已經從咀嚼的食物當中獲取了它需要的。假如再嚥下去,便是多此一舉,加重了身體的自我淨化系統的負擔。
即使是液體類食物,咀嚼也會比較好,即,與唾液充分混合,從牙縫吸入。在嚥下之前,液體類食物需要的咀嚼時間較短。
把冰冷的液體與唾液混合非常重要,因為額外的好處是嚥下入胃之前,這樣會溫熱液體。
依循充分咀嚼法則的人很快就會發現,僅僅靠咀嚼食物,他們的身體便能得到充分滋養。身體幾乎不需要再吞下經長時間咀嚼的食物。
使用這種方法,很容易便可注意到,透過味道,身體會拒絕多數加工食物。尤其是深加工食物,比如蛋糕、披薩、薯片、香腸及奶製品。這些遠離自然的食物,被長時間咀嚼之後,味道會變得非常噁心。幾乎沒有人願意下嚥。
水果及其他未經過加工的食物,經過長時間咀嚼後,味道會變得比最初還要好。這種情況下,人們當然要嚥下去,而非吐出。
經由長時間咀嚼,人們便可清楚感受,什麼時候吃對身體好,以及吃什麼對身體好。而且,人們可清楚感受什麼時候吃夠了。
除此之外,充分咀嚼的體驗有助於形成過渡到不食的基本知識。
咀嚼,依上所述,是覺察進食法的一個組成部分。
分享自魏鼎老師新書檯版(翻譯 白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