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資料表明,有百分之4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並且偏年輕化,胃病大多是生活沒有規律或者不注意飲食造成的。
“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飲食無規律,喜歡在熬夜時拿不健康的食品充飢,習慣靠咖啡、煙、酒提神,這類食物不易消化,並會刺激胃腸黏膜。因此,熬夜者也常有消化不良、胃疼、胃脹等症狀,中醫稱之為脾胃不和、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分哪些型別
中醫常說的“脾胃虛弱”主要分為三型:脾胃氣虛、脾胃陽虛、脾胃陰虛。脾胃氣虛者多有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後脹滿、大便溏瀉、面色萎黃等症狀;脾胃陽虛主要表現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膩就會腹痛、腹瀉,大便稀溏等症狀;脾胃陰虛主要表現在虛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餓、胃酸、隱痛不適、口舌生瘡等症狀。
合理膳食打響“保胃戰”
“病從口入”。對於有脾胃虛弱病情的人來說,合理的膳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是“保胃”的前提。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 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如大米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乾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
1、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這些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的食物,應儘量避免或少量食用。
2、酸性食物:如鳳梨、柳丁、桔子等,應於飯後服用,這樣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
3、產氣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產氣,引起脘腹脹滿、墜重,應減少服用。
此外,炒飯、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
你真的會吃飯嗎?
吃飯要定時定量,進餐要細嚼慢嚥,保持心情放鬆,飯後略作休息。
1、少量多餐,避免胃漲或胃酸過多。胃酸過多可能會反流到食道,刺激食道黏膜。
2、食用溫和飲食。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3、飯後不要立即躺下休息。
記住脾胃養生四句話脾胃的毛病絕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形成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的功能,不論是好是壞,是強是弱,都是日積月累的。
脾胃互為表裡,胃為表,脾為裡,我們的很多脾胃病的演變都是由表及裡的,也就是說,胃上的病會衍生、帶動脾上的病。脾胃養生要注意四句話:飽餓有度,知冷知熱,軟硬得當,味不極端。
第一:飽餓有度
現代人的“餓”,不是因為食物稀缺,而只是因喝酒應酬、保持體型、加班熬夜等等造成進餐無規律,不能按時進食而餓著;亦或是面對美食,不知不覺中就吃得過飽過撐。飽和餓是造成胃傷害最常見的原因。雖然胃有很大的寬容度,偶爾餓著或撐著都不會使胃受傷,但反反覆覆的飽餓不均,會改變胃液的分泌機制,進而損害胃黏膜,造成胃潰瘍或其他胃病。
飽餓有度最理想的狀態有兩個,一是飯點前有餓感,二是能夠下意識地控制進食的量,也就是說不是等到肚子脹了的時候才發現吃多了。這兩種理想狀態是通過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規律而達到的。
第二:知冷知熱
由於飲料、食物進入胃要通過口腔和食道兩道“關卡”,一般來說,進入胃的食物和飲料的溫度都是常溫更為適宜。從中醫角度來講,我們吃進去的東西包括水液、食物,屬於陰性的物質,要把這些陰性的物質轉化成我們人體能利用的營養、津液,就需要陽氣的溫化,所以我們的脾胃平時是喜歡溫暖並厭惡寒涼的。
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貪涼,尤其是夏天,許多人恨不能泡在冰櫃裡,飲食更是喜歡吃冰的,冰激凌、冰鎮飲料、冰鎮啤酒、冰鎮西瓜等等。過冷的食物和飲品會減弱胃的蠕動。但也別進食太燙的食物和飲水,易燙傷食道、胃黏膜,導致潰瘍、惡性病變等。
第三:軟硬得當
以米飯為例,有的人喜歡吃那種偏軟偏稠的,稍微硬一點胃就不舒服,有的人習慣吃特別硬的,稍微軟一點就覺得胃口下降,這都是胃病的隱患,需要留神。過多進食堅硬、難以消化的食物,容易導致脾胃系統疾患等。
第四:味不極端
人的胃本身是沒有味覺的,也就是說胃對食物的味道不“挑剔”,但有些味道對胃有刺激,比如人所共知的辣、鹹等,當辣或鹹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感覺到“燒心”,有些人會產生噁心的感覺,這都是胃的抗議和警告,最好不要只顧味蕾的感受,更要聽聽胃的意見。
常見健脾養胃的食物
脾胃虛弱需要平日裡的調養,常見健脾養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棗,脾胃虛弱者可以經常食用。脾胃虛弱的患者還可以選用簡便實用的藥膳,吃一些補脾的食物。如山藥就具有健脾益腎的作用,可適當多吃。健脾的食物還有蓮子、紅棗、桂圓、薏苡仁等,平時可以用來熬粥,是調理脾胃的好方法。
常用的補脾粥有:
1、胡蘿蔔大米粥:大米 100 克、胡蘿蔔 50 克,大米煮成粥後加入胡蘿蔔,煮熟爛後食用,有健脾溫胃的功效。
2、糯米小麥粥:糯米 50 克、小麥仁 60 克,煮成粥後加糖適量,調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氣之功效。
3、芡實茯苓粥:芡實 15 克、茯苓 10 克、大米適量。前兩味入鍋,加水適量,煮成軟爛,再加入大米適量,繼續煮爛成粥,分頓服。芡實茯苓粥有健脾除溼、澀腸止瀉之功效。
4、蓮子白果粥:蓮子 30 克、白果 15 克、胡椒 5 克、糯米 100 克。將蓮子肉、白果、胡椒搗碎,和糯米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當早餐食用。蓮子益腎補脾、白果益氣補虛、胡椒溫中暖胃,因此,此粥有“暖脾胃,止虛寒”的作用,適合因多食生冷、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腹痛症狀。
5、黨蔘豬脾粥:取黨蔘10克、陳皮5克、豬脾1個、生薑2片、蔥白2段、粳米50克,將豬脾洗淨,切成薄片,將蔥白、陳皮洗淨切成粒,將生薑切成絲,然後將黨蔘、粳米洗淨與適量清水一起放入沙鍋內,用文火煮沸後,放入陳皮,待粥將成時再放入豬脾、蔥、姜等,煮熟即可食用。
6、藕粉粥:取藕粉20克、白粳米20克,白糖適量,然後將粳米放入鍋內煮成粥狀,待將熟時放入藕粉調勻,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白糖,食用後可以補益心脾。
當然,除了養生粥類,還有一些健脾益氣和促進脾胃消食的食療方:
1、五汁飲:所謂五汁即鮮梨、鮮荸薺、鮮蘆根、鮮藕、鮮甘蔗的汁液,取適量以上五種果蔬分別榨成汁,各取20 毫升混合均勻即可飲用,每日3次,每次100 毫升左右,對治療潰瘍很有幫助。
2、蠔油猴頭菇:取猴頭菇200克、菜心200克、油、蔥白、生薑、精鹽、糖、醬油等調料適量,然後將菜心洗淨,濾幹水分,加入油和鹽後在鍋中炒熟,盛出後備用,然後將猴頭菇洗淨切片,放入鍋中,加入薑片略炒,片刻後再加適量的清水煮10 分鐘,調入精鹽、糖、醬油等,並用水澱粉勾芡,放入蔥花略煮後,再放入菜心即可作為佐餐食用。
3、黃精黨蔘蒸雞:取黃精25克、黨蔘30克、淮山藥 25 克、嫩小雞約 700 克,蔥、姜、川椒粉、精鹽及味精等調味品適量,然後將小雞肉切成塊,並用蔥花、薑絲、川椒粉、精鹽、味精及調和油等調拌均勻,將黃精、黨蔘、淮山藥洗淨切碎,與拌好的雞塊一同裝盤,放入籠屜內蒸大約半個小時後即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且有利於潰瘍面的癒合。
最後,小迦醫生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不管任何時候,都應保持積極向上、輕鬆樂觀的情緒和心態,因為這對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對於患有脾胃疾病的人來說,同樣如此。保持積極向上、輕鬆樂觀的情緒,可以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暢通、神志清楚,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並促使疾病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