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洗澡水的溫度太高
冬季寒冷,大家習慣的把洗澡水溫度調高,想要“燙”去一天的寒氣,但是溫度過高一是容易燙傷,尤其是面板溫度很低的情況,不注意更容易燙傷,並加速面板乾燥。另外過高的溫度還會增加心臟的負擔,特別是已經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老人,可能導致血壓突然降低、心率增快,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甚至引起休克。
2、睡醒後就快速起床
冬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醒後猛起身,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容易導致意外,輕者出現頭暈、黑朦,重者突發心臟病加重。另外本身有心功能不全、胸腔積液等的患者,快速起身,容易導致胸悶、氣短、心悸等不適。建議起床之後,即剛醒時,可以睜開眼睛在床上躺3-5分鐘,輕幅度起身後坐2-3分鐘,坐到床邊,雙下肢下垂等1-2分鐘後再站起來活動。
3、 用圍巾捂住口鼻
冬季寒冷,大家習慣帶圍巾保暖,一般整個冬季不經常清洗,會大量吸附灰塵和細菌等,且其纖維容易脫落,而且目前疫情防控,長期帶口罩,再用圍巾捂住,不利於通氣,不利於水汽的發散,也有可能誘發呼吸道疾病。另外圍巾不建議過長,以免騎腳踏車、電動車時發生絞纏等突發事件而引起窒息。
4、 大清早就鍛鍊
冬季清晨十分寒冷,心腦血管會受到明顯刺激攣縮,引起心腦血管突發事件。且大家鍛鍊有誤區,覺得清早空氣清新,其實不然,早上的空氣汙染物等堆積反而嚴重,並不適宜鍛鍊。若有時間,最好在下午3-4點運動,以慢跑、走路為宜,運動前務必要注意熱身,切忌不要大汗,容易導致感冒。
5、開電熱毯睡覺
有不少人由於家中的溫度低,或者自身畏寒,尤其是老年人,晚上睡覺喜歡用電熱毯加熱並睡覺,或者在身體邊上用熱水袋取暖,時間長了容易引起區域性燙傷,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於末梢神經病變的原因,感知不明感,更容易燙傷而不自知。
6、 冬季不愛開窗
冬季寒冷,尤其是北方冷空氣頻繁,冷風呼嘯,大家習慣門窗緊閉,不喜歡通風換氣。人在屋中,特別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等症狀。建議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尤其是空氣質量較好的時候,每次通風20-30分鐘最好。
7、不及時補水
大家待在溫暖的屋子裡,很少外出活動,很少出汗運動,潛意識中喝水較少,但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會減少。如果喝水少,血液就會變濃稠度,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更容易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的疾病。注意越冷越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