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之前講過的五味外,還有淡味與澀味。
淡中醫認為淡與甘味相近,稱“淡附於甘”,通常甘淡並稱,故作用相近。但淡味還有利水滲溼之特殊作用,如玉米鬚、薏苡仁、冬瓜皮、葫蘆瓢、茯苓、滑石等均味淡,都是很好的利尿之品。
一些功能性水腫,可以用玉米鬚一大把,或冬瓜(也可用冬瓜皮)200克左右煎水飲。
而澀與酸味作用完全相似,一藥之中往往酸、澀二味相兼。
澀天然藥(食)物的味往往不止一種,如蘿蔔,既辛又苦;橄欖,既酸又甘;幾種食品混在一起的大雜燴,或中藥的複方,常常是五味俱全。通常,味越少,作用越單一;味越多,作用越複雜,故可用於治療複雜的病證。
另外,藥(食)味有濃淡,相對來說,味越濃,藥的偏性越大,作用就越強,反之則較弱。
當然,也有口嘗的味與中藥文獻記載的味完全不同的情況,有人曾經對200多味中藥進行了調查,發現實際口嘗的味與理論上的味的符合率約70%多。
提示在味與藥物功效不相符的情況下,也有“以效定味”的情況。
#大家健康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