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有人

這樣描述自己的眩暈症狀

“一起床就暈”“睡下去也暈”

“左右翻身會暈”

“躺在床上還好,動一下就天旋地轉”

眩暈症發作時會感到天旋地轉

甚至噁心、嘔吐、冒冷汗等

眩暈患者飽受病痛折磨

眩暈係指因清竅失養,臨床上以頭暈、眼花為主症的一類病證。眩即眼花,暈是頭暈,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其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噁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症狀,嚴重者可突然仆倒。

頤年堂國醫館胡望萍中醫主任認為,眩暈雖病在清竅,但與肝、腎、脾三髒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三者中又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肝五行屬木,木性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鬱,主疏洩氣機,調暢情志,在經屬厥陰,與少陽相表裡,內居相火,一經誘發則易於升騰;肝體陰而用陽,全賴陰血涵潤,而陰血易耗,故肝風易動。若肝失疏洩,則升降失度,出入無節,病及清竅,則致眩暈發作。若肝之疏洩功能失常,橫克脾土,則脾健運失司;氣血生化乏源,氣血不足,不能上養清竅而為眩暈。同時也可產生“痰飲”等病理產物,停留於清竅而致眩暈。此外,肝腎同源,若患者年老體衰,先天之本漸衰,日久而致水不涵木,肝失所養,肝陽上亢,上擾清竅而作眩暈。

以下是頤年堂國醫館胡望萍中醫主在門診任治療的眩暈的病人例項。

患者:程某某,男。40歲。

2020年3月1日初診:患者頭暈間斷髮作多年餘,近三月來發作頻頻。重時眼前景物旋轉,不可睜眼。站立不穩,伴頭痛,嘔吐,耳鳴,兩目乾澀,失眠多夢,腰膝痠軟,便幹難下,舌質稍紅而暗,少苔,脈弦細。曾服用伊那普利,無明顯療效。輔助檢查:血壓:180/100mmHg;雙目等大等圓,頸抵抗無,神經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中醫診斷為眩暈,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治以滋補肝腎,平肝潛陽,活血通絡。擬方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2020年3月27日二診:藥後頭暈、耳鳴、兩目乾澀、失眠多夢、腰膝痠軟明顯減輕,便已不幹,血壓150/90mmHg。原方加減繼服。

2020年8月27日三診:近幾個月來,眩暈未作,血壓130~140/80~90mmHg。考慮血壓已平穩,故以續上方加減善後。

眩暈為臨床常見病證,中老年人多發,可見於現代醫學高血壓病、頸椎病、高脂血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多種疾病。胡主任認為,本病可由氣血不足,肝腎虧虛,頭目失榮,或肝陽上亢,痰火上逆,上擾清竅等多種因素所致。本例患者憂鬱惱怒,肝失疏洩,鬱而化火,暗耗肝陰,或腎陰素虧,水不涵木,肝陽上亢,風陽升動,循經上擾清竅,發為眩暈。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故見頭暈頭痛,甚則肝陽化風,視物旋轉,站立不穩;陰虛火旺,虛熱擾神,因而失眠多夢;陰虛腸燥,故大便乾結;耳鳴,兩目乾澀,腰膝痠軟,少苔,脈弦細,皆為肝腎陰虧之徵象。

眩暈一證,雖因致病因素不同,臨床表現各異,但其病位在腦竅,與肝腎密切相關。《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為剛髒,肝氣易升、易動,達巔而致眩暈。肝體陰而用陽,病理上表現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本病以肝腎陰虛為本,陰虛不能斂陽,肝陽上亢,清竅受擾而為標,正如葉天士所云:“水虧不能涵木,厥陽化火鼓動,煩勞陽升,病期發矣。”故治療當以滋養肝腎,平肝熄風為主要治法。以藥補益肝腎;以藥平肝潛陽;久病多瘀入絡,以藥活血化瘀通絡,引血下行;以藥養心安神;再用藥潤腸通便。

胡主任說,眩暈之證,多反覆發作,久病入絡,瘀血阻絡不容忽視,酌加活血之品往往效果更佳,故本方加藥以活血化瘀通絡。並囑患者應儘量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緒樂觀,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最後胡主任總結,眩暈的病因病機雖多變,但總以虛實為綱,虛為病之本,實為病之標。然虛有氣、血、陰、陽之分,實有風、火、瘀、痰之別。它們可以獨見,亦可並見。臨床所見往往是虛實錯雜,互為因果,彼此影響,甚至相互轉化。故在臨床中應詳加辨析,抓住病理機制的關鍵所在。病程久者多偏於虛,虛者以精氣虛居多,精虛者,宜填精生髓,滋補腎陰;氣血虛者,宜益氣養血,調補肝腎。病程短者多偏於實,實證以痰火為常見,痰溼中阻者,宜燥溼化痰;肝火偏盛者,當清肝瀉火;肝陽上亢,化火生風者,宜清鎮潛降。若遇虛實夾雜,或由因虛致實,或由邪實致虛,當扶正以祛邪,或祛邪以安正,臨床應權衡標本緩急輕重,酌情論治。

8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風後遺症民間食療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