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桑菊飲出自清代吳瑭的《溫病條辨》。原文如下:

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咳,熱傷肺絡也;身不甚熱,病不重也;渴而微,熱不甚也。恐病輕藥重,故另立輕劑方。

辛涼輕劑桑菊飲方: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苦梗二錢,甘草八分,葦根二錢。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營,加元參二錢,犀角一錢;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麥冬、細生地、玉竹、丹皮各二錢;肺熱甚,加黃芩;渴者加花粉。

方論:此辛甘化風、辛涼微苦之方也。蓋肺為清虛之髒,微苦則降,辛涼則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溫也。……此方獨取桑葉、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風,風氣通於肝,故桑葉善平肝風;春乃肝令而主風,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餘;桑葉芳香有細毛,橫紋最多,故亦走肺絡而宣肺氣。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髒,故用之以補其不足。

感燥而咳者,桑菊飲主之。亦救肺衛之輕劑也。

——《溫病條辨·上焦篇》

桑菊飲,原是吳瑭根據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咳嗽門”與“風溫門”的四則醫案,並按自己的理解而制訂的。他還論述了此方的組方與用藥原理,還評議本方為“辛涼輕劑”。

這“辛涼輕劑”四字,為現代中醫院校教材所繼承,恐怕已是一種“標籤”,而成為很多人對它的印象。我也是如此,一直以來把桑菊飲當成一首可有可無之方,不甚重視。

但最近讀書所及,卻發現桑菊飲原來能治療一些較重的外感熱病。

如蒲輔周先生治一嬰兒患腺病毒肺炎

蒙某,女,8個月。

腺病毒肺炎,高燒七天,現體溫39.8℃,咳喘,周身發有皮疹,驚惕,口腔潰爛,唇乾裂,腹微脹滿,大便稀,日行五次。脈浮數有力,舌紅少津無苔。屬風熱閉肺,治宜宣肺祛風,辛涼透表法。

處方:桑葉,菊花,杏仁,薄荷(後下),桔梗,蘆根,甘草,連翹,殭蠶,蟬衣(全),葛根,黃芩,蔥白(後下)。一劑。一劑二煎,共取120ml,分多次溫服。

4月11日複診:中西藥結合治療,熱勢稍減,體溫39℃,昨夜有抽搐預兆,用鎮靜劑。脈同前,舌紅苔微黃少津。面紅,腹微滿,四肢不涼。原方去葛根,加淡豆豉三錢。再服一劑,煎服法同前。

4月12日三診:身熱已退,咳嗽痰減,皮疹漸退,思睡,不愛睜眼,大便稀好轉,次數亦減少,腹已不脹滿。脈浮數,舌紅苔薄白,舌唇仍潰爛。原方去蔥、豉,加炙枇杷葉一錢,前胡七分。煎服法同前,連服二劑而漸愈。

羅道揆先生治療多例外感熱病一小兒,病毒性感冒,肛溫39℃,用桑菊飲合人參白虎湯加減,2劑熱退。一小兒,患流感高熱五天,肛溫39.5℃,用桑菊飲加北沙參,2劑熱降至38℃,又服2劑而愈。一小兒,病毒性肺炎,熱不甚高,肛溫37.8℃,但乾咳氣喘,呼吸不利,聲息低微,神倦嗜臥,用桑菊飲加紅參,服1劑即熱退氣平。一僅三個月大的嬰兒,因肺炎住院一週,病情危重,曾呼吸暫停三次,都是用人工呼吸搶救而復生,用桑菊飲加紅參、白前等2劑而神清熱退。

蒲輔周先生、羅道揆先生的醫案一共5則,大多數都是高熱,病情都較嚴重,特別是一位小嬰兒,病情危重,卻都用所謂的“辛涼輕劑”而獲效,其中機理值得我們探究。

@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團#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大病後、術後噁心嘔吐,中醫調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