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也簡稱胃痛。有的僅僅痛在胃脘部位,有的則連及兩脅;有的喜按,有的拒按;有的感覺燒灼熱痛,有的則拘攣或脹痛;有的痛在食前,有的痛在食後;有的常年作痛,有的按季節發作;有的因飲食不調引起,有的因情緒不好,或過飢、過勞促使發作。或輕或重,雖然表現不一,但其根本原因,不外上消化道有潰瘍或炎症,或潰瘍合併炎症。不但潰瘍和炎症能引起疼痛,就是伴隨潰瘍或炎症而出現的病理滲出物——如痰或血,或痰血混雜,以及這些滲出物阻礙部分食物順利下行所形成的瘀滯,也都是作痛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療胃痛,有滌痰、消瘀、活血等治標的方法,也有促使炎症消散和潰瘍面癒合的清熱、祛寒、健胃等治本的方法。這些方法,應當根據病情的緩急、疼痛的特點、病程的長短,選用一種或幾種方法同時合用,或分期採用。下面就談談這些問題。
一、滌痰止痛
滌痰止痛,是用消除痰飲的方法來達到止痛的目的。滌痰、瘀和活血等方法,雖然是治標,但在這些病理產物消除之後,能起到止痛的作用,而且也有利於炎症的消除和潰瘍面的癒合,所以也是治胃痛的有效方法。痰飲胃痛,常表現為口乾、口黏,或嘔出黏液,疼痛脹滿,二能進食等症狀。這樣的痰,膠著難消,或嵌入潰瘍的坎陷之, 治療須採用消除頑痰的方法。輕症用清熱化痰法,使熱解痰如效果不大,兼見胸滿氣粗、大便秘結等症狀,則用攻逐法。前者可用海蛤丸,後者可用小胃丹。
海蛤丸方(朱丹溪)∶海蛤殼(在炭火上焙過,放冷,研成細末),瓜蔞仁(搗研),將二味混合成稠膏狀捏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服 50 丸,每日服3次,開水送下。
小胃丹(《證治準繩》方)∶芫花(醋拌炒)、甘遂(溼面裹煨)、大戟(水煮曬乾)各 15g,大黃(酒潤炒熟焙乾)45g,黃柏(炒)90g。以上共研細末,另用白朮煎汁成膏,調和藥末為丸,如萊菔子大,每服 3g,空腹溫開水送下。此方藥力較峻,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除了上述兩方外,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也有降氣除痰止痛的作用,也可以用來治痰飲胃痛。
瓜蔞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方)∶ 瓜蔞1個搗碎,薤白 15g,半夏 9g,水煎服。
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要略》方)∶ 治胃脘滿悶,上衝作痛。瓜蔞1個,薤白15g,桂枝3g,枳實3g,厚朴12g。水3盅,先者枳實、厚朴取1盅,去渣,入餘藥,煎數沸,去渣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