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得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已經成為現代女性的常見問題。它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遺憾的是,有關子宮肌瘤的病因現代醫學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中醫認為,體內惡化的環境是腫瘤形成的重要因素,這好比夏季陰雨天后的樹下會出現蘑菇,而晴朗乾燥的天氣則蘑菇難尋。中醫界把腫瘤稱為“症瘕積聚”。症瘕積聚就是不流動的、積聚在一起的非正常組織。自身體內環境惡化,使氣血流動性變差,久而久之積聚就會形成。
中醫“治病”,強調恢復自己體內環境的和諧。對於居於盆腔裡的子宮肌瘤來說,寒溼、血瘀、血虛、氣虛等情況都可能是它的成因。而疏通肝經、脾經、腎經的易堵塞穴位,恢復肝、脾、腎的功能,是自我輔助調理子宮肌瘤的主要思路。
一、如何疏通肝經的易堵塞穴位:陰包穴、太沖穴1.陰包穴
正坐後雙腳著地,兩腿微微分開,用對側大拇指指間關節沿大腿內側中線從腿根依次敲擊到膝關節,多數人在膝蓋上方五指寬處會有強烈痛感,這就是陰包穴。
肝經的易堵塞穴位:陰包穴
2.太沖穴
太沖穴在腳面最高點,大腳趾與二腳趾分叉處的凹陷中。用食指在此處進行點揉,以最小的半徑旋轉打圈,逐漸增加力度,會有明顯痛感。
肝經的易堵塞穴位:太沖穴
▼ 操作方法
疏理肝經時,敲揉雙側的陰包穴,點揉太沖穴探查,在痛處按揉、疏理。每個位置2~3分鐘,每天2~3次,3~5天痛感可消失。
二、如何疏通脾經的易堵塞穴位:地機穴、三陰交穴1.地機穴
用同側小指掌指關節從膝關節開始沿小腿內側緣依次敲至內踝,在膝關節內側下四指寬處會有痛感,這就是地機穴。
脾經的易堵塞穴位:地機穴
2.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在內踝尖上四指寬處,脛骨內側緣後際,敲擊會有痠痛的感覺。
脾經的易堵塞穴位:三陰交穴
▼ 操作方法
疏理脾經時,敲揉雙側的地機穴、三陰交穴探查,在痛處按揉、疏理。每個位置2~3分鐘,每天2~3次,3~5天痛感可消失。
三、如何疏通腎經的易堵塞穴位:水泉穴、照海穴、大鐘穴1.水泉穴
水泉穴位於足內踝尖和足跟尖連線的中點處,用拇指或食指點揉此穴位,多數人刺痛難當。
腎經的易堵塞穴位:水泉穴
2.照海穴
足內踝尖、足跟尖、水泉穴三點一線。將拇指放在水泉穴上,沿著這條線向斜上方輕推至踝骨下端的骨縫處,會有刺痛或脹痛,這就是照海穴。
腎經的易堵塞穴位:照海穴
3.大鐘穴
拇指或食指放在足內踝尖(最高點)與跟腱連線中點處,然後向下輕推5毫米至骨頭上緣處,停住不動,這裡就是大鐘穴。向腳底板方向發力點按此穴,以最小半徑旋轉打圈;如有刺痛的感覺,說明腎經堵塞。
腎經的易堵塞穴位:大鐘穴
▼ 操作方法
疏理腎經時,點揉、探查雙側的水泉穴、照海穴、大鐘穴,在痛處按揉、疏理。每個位置2~3分鐘,每天2~3次,3~5天痛感可消失。
另外,子宮在盆腔內居中的位置,而盆腔在軀體的下部,氣血迴圈本身就很差,我們可以通過艾灸關元穴來加強區域性的氣血執行,將體內垃圾加速代謝出去。
四、如何艾灸關元穴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在肚臍下3寸,準確定位是在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上3/5和下2/5的交匯處。
▼ 操作方法
艾灸時要注意兩件事:
第一,要先看一下自己的舌象是否適合艾灸。
舌體非常瘦薄,舌苔薄黃或者是黃苔,這是陰虛火旺,體內津液不足,慎灸。如果舌體顏色淡,舌苔薄白或者是舌體水滑,有齒痕,則適合艾灸。
第二,艾灸的火候問題。
對於子宮肌瘤,盆腔陰寒、瘀血可能比較重,這時艾灸就不是灸幾分鐘的問題,而是要灸透。用艾條懸灸關元穴,火力持續滲透進肌體,直到熱度深透至對面脊柱,腰部也產生了熱感,這次可以停下來。第二天依舊這樣操作,熱度深透的時間會變短。堅持下去,直到某天艾灸3~5分鐘後,熱感充滿小腹,快速抵達脊柱,說明盆腔內氣血執行平衡順暢了,此時可以停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