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腦轉移,是癌症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肺癌、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等諸多實體瘤,均容易發生腦轉移。

比如EGFR和ALK突變的晚期肺癌,確診的時候就有20%-40%的患者合併腦轉移,而且隨著治療時間的拉長,腦轉移的發生率還在不斷累積:有資料顯示,近70%的ALK突變晚期肺癌患者,在其治療的全過程中,會遭遇腦轉移。

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大多數藥物不能很好地穿透到腦部,對腦轉移的控制力和治療效果偏差。因此腦部放療,是絕大多數腦轉移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療。

腦部放療主要包括兩大類: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比如X刀、伽馬刀、TOMO刀、射波刀等)。

1 全腦放療

顧名思義,就是整個腦部都接受放療,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把影像學可見的腫瘤和影像學暫時不可見的微轉移灶一網打盡、不留死角。

壞處也是顯而易見:可能造成對神經系統高階活動,比如記憶、情感、認知等功能的損害,有些甚至是持久的不可逆的損害。

2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

以各種刀命名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可以精準地指向少數幾個(一般是三五個以內)、大小較小(一般不超過3-5cm)的腦轉移灶,給的劑量可以高一些,對周圍的正常組織損傷可以小一點。

但其壞處也很明顯:個數太多、大小太大或者部位特殊的腦轉移瘤,無法接受精準的立體定向放療,目前來看只能做全腦放療。

既然全腦放療短時間內,對於一部分腦轉移患者而言,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治療手段;那麼,如何降低全腦放療導致的腦損傷發生率呢,尤其是神經認知功能?

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海馬保護以及口服美金剛,可以顯著降低腦部放療造成的認知功能障礙。近日,全球第一個探索海馬保護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在《JCO》雜誌釋出。

美國放射腫瘤協會牽頭的這項臨床試驗,從2015年7月到2018年3月,招募了518名合併腦轉移、需要接受全腦放療的實體瘤患者,1:1分組,一組接受常規全腦放療,一組接受海馬保護下的全腦放療。

下圖展示了海馬保護的具體操作示意圖:

入組的患者,原發腫瘤主要是乳腺癌、肺癌、腎癌等,中位隨訪7.9個月,結果顯示:

海馬保護,可以顯著降低神經認知功能的損害,嚴重的神經損傷發生率下降了26%。

日常工作能力嚴重受損的發生率從40.4%下降到了23.3%;學習能力嚴重下降的發生率從24.7%下降到了11.5%;記憶能力嚴重受損的發生率從33.3%下降到了16.4%。

此外,接受海馬保護的實驗組,乏力、近事遺忘、言語功能障礙等發生率也明顯下降。不過,兩組之間生存期並無差異。

既然海馬保護可以明顯降低全腦放療導致的腦損傷,那麼就有了一定的底氣,對較大的腫瘤病灶區域性加一定的劑量,從而進一步提高療效。

近期,《Neuro-oncology》就公佈了一項II期臨床試驗,在海馬保護的前提下,對腦轉移進行區域性加量,以期達到腦部損傷不加重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療效。

這項臨床試驗入組了50名合併腦轉移的晚期實體瘤患者,中位年齡是60歲,絕大部分是肺癌腦轉移患者,入組的患者全腦接受20Gy的照射,同時實施海馬保護技術,對區域性較大的病灶加量到40Gy。

中位隨訪3個月,結果顯示:1年區域性複發率為8.8%,3級不良反應主要是噁心、嘔吐、頭痛等,腦部高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為10.6%。

這一系列不良反應資料與既往低劑量全腦放療資料相似,但區域性加量後腫瘤複發率明顯下降。海馬保護的前提下區域性加量,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PhaseII trial of hippocampal-sparing whole brain irradiation with simultaneousintegrated boost for metastatic cancer.NeuroOncol2020 Dec 18;22(12):1831-1839

[2]. HippocampalAvoidance During Whole-Brain Radiotherapy Plus Memantine for Patients WithBrain Metastases: Phase III Trial NRG Oncology CC001.JClin Oncol 2020 Apr 1;38(10):1019-1029

7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關於睡眠領域,這麼多年我們都知道什麼?